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舒适度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舒适度的概念 | 第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高层建筑风致干扰效应的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5-17页 |
·干扰因子的概念 | 第15页 |
·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5-17页 |
·数值模拟风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工作 | 第18-20页 |
2 结构风荷载与高层建筑舒适度验算 | 第20-30页 |
·基本风速和基本风压 | 第20-22页 |
·标准地面粗糙度类别 | 第20页 |
·标准高度 | 第20-21页 |
·标准重现期 | 第21页 |
·最大风速样本 | 第21页 |
·平均风时距 | 第21-22页 |
·概率分布类型 | 第22页 |
·中国国家规范的惯性风荷载方法 | 第22-26页 |
·第 j 振型惯性力 | 第22-23页 |
·风振系数一般表达 | 第23-25页 |
·高层建筑顺风向风致动力响应 | 第25-26页 |
·高层建筑舒适度验算 | 第26-29页 |
·高层建筑顶点最大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高层建筑舒适度的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数值模拟风流场的基本理论方法 | 第30-38页 |
·数值模拟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30-34页 |
·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 | 第30-32页 |
·湍流控制方程 | 第32-33页 |
·湍流封闭模型 | 第33-34页 |
·计算区域和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34-37页 |
·计算区域的离散 | 第34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34-36页 |
·离散化方程的求解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两高层建筑基本配置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研究 | 第38-63页 |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38-41页 |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38-40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0页 |
·湍流模型及壁面处理 | 第40-41页 |
·计算和求解 | 第41页 |
·加速度干扰因子的定义 | 第41-42页 |
·两建筑基本配置的结果和分析 | 第42-61页 |
·数值模拟正确性验证 | 第42页 |
·两建筑串列布置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42-45页 |
·两建筑并列布置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45-47页 |
·两建筑斜列布置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47-56页 |
·施绕建筑在下风向时的干扰效应 | 第56-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三高层建筑基本配置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研究 | 第63-91页 |
·三建筑串列布置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63-68页 |
·受扰建筑的实际基本风压 | 第64-65页 |
·受扰建筑的顶点最大加速度干扰因子 | 第65-68页 |
·三建筑并列布置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68-72页 |
·受扰建筑的实际基本风压 | 第68-69页 |
·受扰建筑的顶点最大加速度干扰因子 | 第69-72页 |
·三建筑交错布置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72-89页 |
·一施扰建筑布置在 3b , 1.5b 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73-78页 |
·一施扰建筑布置在 3b , 2.5b 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78-83页 |
·一施扰建筑布置在 5b , 4b 时的加速度干扰效应 | 第83-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6 本文总结 | 第91-9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1-93页 |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作者简历 | 第97-9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