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土体和上部结构的动力本构模型 | 第17-29页 |
·土的动力本构关系 | 第17-25页 |
·土的动应力应变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力学模型 | 第19-24页 |
·土的等效线性动黏弹性模型 | 第24-25页 |
·上部结构的本构关系 | 第25-27页 |
·基于弹性理论的本构关系 | 第26-27页 |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本构关系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倒塌动力有限元理论分析 | 第29-47页 |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29-36页 |
·引言 | 第29-31页 |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 | 第31页 |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 第31-36页 |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倒塌分析动力有限元技术问题 | 第36-45页 |
·引言 | 第36页 |
·动力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 第36-37页 |
·非线性动力方程及求解方法 | 第37-38页 |
·有限动力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38-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倒塌破坏实例分析 | 第47-71页 |
·材料模型的选取 | 第47-48页 |
·考虑 SSI 效应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考虑 SSI 效应框架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49-52页 |
·II 类场地五层框架结构模态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III 类场地五层框架结构模态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II 类场地十层框架结构模态对比分析 | 第51页 |
·III 类场地十层框架结构模态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考虑 SSI 效应不同场地的五层框架结构破坏过程分析 | 第52-59页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52-55页 |
·破坏过程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对比分析结论 | 第58-59页 |
·考虑 SSI 效应不同场地的十层框架结构破坏过程分析 | 第59-66页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59-62页 |
·破坏过程对比分析 | 第62-65页 |
·对比分析结论 | 第65-66页 |
·考虑 SSI 效应相同场地五层和十层框架结构破坏过程分析 | 第66-69页 |
·II 类场地条件下五层和十层框架结构体系 | 第66-68页 |
·III 类场地条件下的五层和十层框架结构体系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