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 对国外大学排行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 我国大学排名指标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 对大学排行态度的研究 | 第13-16页 |
(四) 大学排行功能与社会意义的研究 | 第16页 |
五、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四种大学排行榜 | 第18-42页 |
一、网大公司排行榜 | 第18-24页 |
(一) 网大指标体系 | 第18-24页 |
(二) 网大指标体系演变的特点 | 第24页 |
二、中国校友会排行榜 | 第24-34页 |
(一) 校友会排行榜指标体系 | 第25-33页 |
(二) 中国校友会排行榜指标体系的演变特点 | 第33-34页 |
三、武书连排行榜 | 第34-39页 |
(一) 武书连排行榜指标体系 | 第35-38页 |
(二) 武书连排行榜指标体系的演变特点 | 第38-39页 |
四、中评榜 | 第39-42页 |
(一) 中评榜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二) 中评榜指标体系的演变特点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我国四种大学排行榜的量化分析 #35——以江苏省部分高校为例 | 第42-53页 |
一、量化比较分析的理论依据与数据的选择 | 第42-48页 |
(一) 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 | 第42页 |
(二)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分析 | 第42-48页 |
二、以江苏省部分高校为例分析我国四大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 | 第48-53页 |
(一) 以江苏省部分高校分析对象 | 第48-51页 |
(二) 以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分析对象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四种大学排行榜评价主体与设置理念的比较分析 | 第53-62页 |
一、评价主体的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二、指标体系数据来源 | 第54-55页 |
三、指标体系设计理念与原则 | 第55-58页 |
(一) 网大榜的指标体系设这理念 | 第55-56页 |
(二) 校友会榜的指标体系设计理念 | 第56-57页 |
(三) 武书连排行榜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 第57-58页 |
(四) 中评榜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 第58页 |
四、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58-62页 |
(一) 投入指标 | 第59-60页 |
(二) 过程指标 | 第60-61页 |
(三) 输出指标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性思考 | 第62-67页 |
一、四种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的共同特征 | 第62页 |
二、四大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62-65页 |
(一) 数据不全面,评价活动的准备不足 | 第62-63页 |
(二) 指标体系、权重分配缺乏合理性 | 第63-64页 |
(三) 综合排行榜追求同一性的指标忽视了高校办学的特色 | 第64页 |
(四) 没有把“为社会服务”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 第64-65页 |
三、对我国大学排行榜的若干建议 | 第65-67页 |
(一) 政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是大学排行稳定的基础 | 第65页 |
(二) 不断完善大学排行指标体系 | 第65-66页 |
(三) 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