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7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权利意识问题分析 | 第11-18页 |
一、概念厘清 | 第11-14页 |
(一) 权利 | 第11-12页 |
(二) 大学生权利 | 第12-13页 |
(三) 权利意识 | 第13-14页 |
(四) 大学生权利意识 | 第14页 |
二、大学生权利意识的问题 | 第14-18页 |
(一) 义务意识淡薄 | 第15-16页 |
(二) 维权行为消极 | 第16-17页 |
(三) 维权知识缺乏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权利意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8-29页 |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18-23页 |
(一) 以义务为导向的传统文化价值的影响 | 第18-19页 |
(二) 权力思想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三) 人治意识的影响 | 第20-22页 |
(四) 厌讼、避讼思想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现实社会的影响 | 第23-26页 |
(一) 维权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3-24页 |
(二) 司法过程出现的不公正现象 | 第24-25页 |
(三) 维权成本较高 | 第25-26页 |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 第26-29页 |
(一) 权利认知片面 | 第26-27页 |
(二) 法律知识欠缺 | 第27页 |
(三) 法律信仰淡薄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一、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的意义 | 第29-32页 |
(一)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29-30页 |
(二)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第30-31页 |
(三) 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行 | 第31页 |
(四) 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 | 第31-32页 |
二、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一) 权利意识教育目标缺失 | 第32-33页 |
(二) 权利意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33-34页 |
(三) 权利意识教育方法失当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 | 第36-45页 |
一、营造浓厚的高校法治教育环境 | 第36-38页 |
(一) 增强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 | 第36-38页 |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38页 |
二、加强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38-42页 |
(一) 明确权利意识教育的目标 | 第39-40页 |
(二) 改进权利意识教育的方法 | 第40-41页 |
(三) 增添权利意识教育的内容 | 第41-42页 |
三、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 第42-45页 |
(一) 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 第42-43页 |
(二) 成立大学生自主维权组织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