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鉴定留置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s第6-10页
导言第10-11页
第一章 鉴定留置概述第11-19页
 第一节 鉴定留置的相关概念第11-16页
  一、 鉴定的含义第11-12页
  二、 鉴定留置的内涵第12-13页
  三、 鉴定留置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3-16页
 第二节 鉴定留置的性质第16-19页
  一、 关于鉴定留置性质的学界争论第16-17页
  二、 鉴定留置性质之具体分析第17-19页
第二章 鉴定留置制度在我国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9-24页
 第一节 鉴定留置制度的必要性第19-22页
  二、 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需要第20-21页
  三、 司法精神病鉴定特殊性的需要第21-22页
 第二节 鉴定留置制度的可行性第22-24页
  一、 鉴定留置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基础第22-23页
  二、 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为鉴定留置提供了实践基础第23-24页
  三、 大陆法系国家的鉴定留置制度为我国构建鉴定留置制度提供了必要经验第24页
第三章 鉴定留置制度的域外考察第24-32页
 第一节 德国的鉴定留置制度第25-26页
  一、 德国适用鉴定留置的主体第25页
  二、 德国鉴定留置的适用条件第25页
  三、 德国鉴定留置的期限及留置场所第25-26页
  四、 德国鉴定留置的救济第26页
 第二节 日本的鉴定留置制度第26-27页
  一、 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鉴定留置的相关规定第26页
  二、 对日本鉴定留置制度的具体分析第26-27页
 第三节 台湾地区的鉴定留置制度第27-30页
  一、 鉴定留置的实体要件第27-28页
  二、 鉴定留置的形式要件第28-29页
  三、 鉴定留置的程序第29-30页
  四、 鉴定留置的救济程序第30页
 第四节 对域外鉴定留置制度的评价第30-32页
  一、 鉴定留置制度都实行法官保留原则第30页
  二、 对鉴定留置的性质都界定为羁押第30-31页
  三、 规定了鉴定留置的预定期间、场所、期间折抵问题以及救济措施第31-32页
第四章 我国鉴定留置的制度构建第32-43页
 第一节 鉴定留置的立法完善第32-34页
  一、 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第32-33页
  二、 其他相关法律的完善第33-34页
 第二节 鉴定留置制度构建的立法原则第34-36页
  一、 比例原则第34页
  二、 无病推定原则第34-35页
  三、 法律保留原则第35-36页
 第三节 鉴定留置的程序性构建设想第36-43页
  一、 鉴定留置的适用主体和对象第36-39页
  二、 鉴定留置的具体实施程序第39-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7-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事执行和解制度
下一篇:论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