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写作内容 | 第17-19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论文的写作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9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5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 第21-24页 |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21-23页 |
·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 | 第23页 |
·信息化保障体系 | 第23-24页 |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31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规划 | 第24-25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分析 | 第25-29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应对 | 第29-30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监控 | 第30-31页 |
·基于 MBO 的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 | 第31-34页 |
·高校信息化风险目标管理的内涵 | 第31-32页 |
·高校信息化风险目标管理过程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高校信息化建设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35-47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35-43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 第35-38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43-46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现状 | 第43-44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7-62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 第47-48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与筛选 | 第48-55页 |
·识别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风险 | 第48-49页 |
·风险识别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55-61页 |
·指标的筛选 | 第55-59页 |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62-82页 |
·基于 AHP 与模糊综合评判的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模型 | 第62-71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62-6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运算过程 | 第68-71页 |
·实证分析 | 第71-81页 |
·G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71-72页 |
·G 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 | 第72-78页 |
·G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82-90页 |
·加强信息化风险评价主体的组织管理 | 第82-83页 |
·优化风险评价过程的建议 | 第83-84页 |
·端正评价主体的指导思想 | 第83页 |
·确定评价对象和科学的指标体系 | 第83-84页 |
·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措施 | 第84-86页 |
·建立信息化项目监理制 | 第84-85页 |
·建立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 第85-86页 |
·风险评价和信息化考核互相推进 | 第86页 |
·加强风险管理沟通 | 第86-87页 |
·优化校内风险管理组织沟通协调制度 | 第86-87页 |
·完善风险管理的校企合作机制 | 第87页 |
·加强信息化风险管理培训 | 第87-88页 |
·完善高校信息化风险应急响应措施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