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寡头厂商理论的演进 | 第12-14页 |
·寡头厂商理论的运用 | 第14-16页 |
·选题的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6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7页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寡头模型的比较 | 第18-22页 |
·寡头产量竞争模型的若干类型 | 第18-20页 |
·古诺模型 | 第18-19页 |
·斯塔克伯格模型 | 第19页 |
·鲍利假设模型 | 第19-20页 |
·卡特尔模型 | 第20页 |
·不同寡头模型下厂商利润之比较 | 第20-22页 |
第3章 案例与原因分析 | 第22-39页 |
·《泰晤士报》与《每日电讯报》 | 第22-33页 |
·进攻阶段:《泰晤士报》采用控制策略、《每日电讯报》采用卫星策略 | 第23-26页 |
·相持阶段:《泰晤士报》与《每日电讯报》均采用控制策略 | 第26-27页 |
·恢复阶段:《泰晤士报》与《每日电讯报》均采用卫星策略 | 第27-33页 |
·尼康与佳能 | 第33-39页 |
·第一至第六阶段:双方你来我往采取控制策略 | 第34-37页 |
·第六与第七轮:佳能率先采取控制策略 | 第37-39页 |
第4章 寡头厂商策略选择机制分析 | 第39-46页 |
·寡头厂商选择控制策略的原因 | 第39-41页 |
·抢夺市场份额 | 第39页 |
·扭转不利的市场环境 | 第39页 |
·维护对自身有利的市场环境 | 第39-40页 |
·通过试探来了解对手的竞争策略 | 第40页 |
·信号显示 | 第40页 |
·对于领导者荣誉的维护 | 第40页 |
·原因小结 | 第40-41页 |
·寡头厂商选择卫星态度的原因 | 第41-42页 |
·对自己的产品以及所处市场的信心 | 第41页 |
·对于未来利益的考虑 | 第41页 |
·行业规则的建设 | 第41页 |
·商业道德方面的考虑 | 第41-42页 |
·原因小结 | 第42页 |
·策略选择机制分析 | 第42-46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