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高校建设意义 | 第9-10页 |
·领域开拓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高校形象塑造实践 | 第10-11页 |
·国内高校形象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思路、方法与创新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创新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高校形象传播释义及功能分析 | 第16-20页 |
·高校及高校形象的定义 | 第16-17页 |
·高校范围界定 | 第16页 |
·高校形象定义 | 第16-17页 |
·高校形象传播概述 | 第17-18页 |
·高校形象传播功能 | 第18-19页 |
·增强师生凝聚力 | 第18-19页 |
·提升个性彰显力 | 第19页 |
·增强发展竞争力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高校形象传播的“5W”要素分析 | 第20-32页 |
·高校形象传播的主体 | 第21-22页 |
·作为形象主体的高校分类 | 第21-22页 |
·作为形象传播的高校机构 | 第22页 |
·高校形象传播的内容 | 第22-27页 |
·历史风采和办学理念 | 第22-23页 |
·师资水平和科研实力 | 第23-24页 |
·学生素质和校友成就 | 第24-25页 |
·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 | 第25-26页 |
·创新能力和国家政策 | 第26-27页 |
·高校形象传播的媒介 | 第27-30页 |
·纸质媒介 | 第27-29页 |
·电子媒介 | 第29-30页 |
·高校形象传播的受众 | 第30-31页 |
·高校形象传播的效果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高校形象传播现状的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32-44页 |
·社会公众对我国高校形象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 第32-38页 |
·基本情况说明 | 第32-33页 |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我国高校形象传播的趋势 | 第38-39页 |
·加强形象设计与传播已成共识 | 第38页 |
·大众媒介成为传播的主要途径 | 第38-39页 |
·高校形象传播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3页 |
·重硬件环境建设,轻软环境培育 | 第39页 |
·重形象设计,轻形象传播 | 第39-40页 |
·缺乏形象策划与传播专业人才 | 第40页 |
·形象传播缺乏连续性 | 第40-41页 |
·高校与外界媒体缺乏有效沟通 | 第41页 |
·形象设计与传播缺乏特色 | 第41-42页 |
·形象危机管理不足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我国高校形象传播的对策 | 第44-65页 |
·人际传播策略 | 第44-49页 |
·高校形象人际传播概述 | 第44-45页 |
·高校形象人际传播方法 | 第45-46页 |
·高校形象人际传播技巧 | 第46-47页 |
·案例分析:华中科技大学“根叔”形象的影响 | 第47-49页 |
·组织传播策略 | 第49-55页 |
·高校形象组织传播的含义 | 第49-50页 |
·高校形象组织传播的形式 | 第50页 |
·高校形象组织传播的途径 | 第50-53页 |
·案例分析:从“黄山干警为救被困学子而牺牲”事件看复旦大学组织传播策略得失 | 第53-55页 |
·大众传播策略 | 第55-64页 |
·高校形象大众传播概述 | 第55-56页 |
·高校形象大众传播途径 | 第56-60页 |
·案例分析:中南大学形象传播分析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