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效应研究--基于陕西省与广东省的比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12-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基本框架 | 第12-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消费信贷对经济的作用 | 第16-17页 |
·消费信贷制约因素 | 第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1 0 | 第17-21页 |
·消费信贷对经济的作用 | 第17-19页 |
·信贷消费制约因素 | 第19-20页 |
·消费信贷风险 | 第20-21页 |
·消费信贷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 第21页 |
·消费信贷产品 | 第21页 |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价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4-32页 |
·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 | 第24-29页 |
·减少储蓄,增加总需求 | 第24-25页 |
·提升消费者效用 | 第25-27页 |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 第27-29页 |
·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 第29页 |
·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 | 第29-31页 |
·释放虚假信号 | 第30页 |
·导致经济异常波动 | 第30页 |
·增加违约风险 | 第30-31页 |
·推动效应与挤出效应的比较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陕西省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 第32-42页 |
·消费信贷规模不大 | 第32-34页 |
·消费信贷产品发展不均 | 第34-36页 |
·消费信贷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 第36-38页 |
·消费者收入差距扩大 | 第38-42页 |
第五章 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2-50页 |
·研究方法选择 | 第42-43页 |
·步骤及原理 | 第42页 |
·理论假设 | 第42-43页 |
·陕西省消费信贷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3-46页 |
·研究变量的选择 | 第43-44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44页 |
·实证分析与结论 | 第44-46页 |
·广东省消费信贷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6-49页 |
·研究变量的选择 | 第46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46-47页 |
·实证分析与结论 | 第47-49页 |
·陕西省与广东省消费信贷效应的比较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制约陕西省消费信贷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50-56页 |
·消费者方面 | 第50-53页 |
·传统消费观念制约 | 第50-51页 |
·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较弱 | 第51页 |
·各阶层收入水平不一 | 第51-52页 |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52-53页 |
·金融机构方面 | 第53-54页 |
·办理消费信贷的机构有限 | 第53页 |
·消费者信用体系不完善 | 第53-54页 |
·消费信贷风险加大 | 第54页 |
·办理消费信贷的手续繁琐 | 第54页 |
·社会环境方面 | 第54-56页 |
·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 第54-55页 |
·相关机构仍需发展 | 第55-56页 |
第七章 促进陕西省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 第56-64页 |
·增强消费者承贷能力 | 第56-58页 |
·改善消费环境,转变消费观念 | 第56页 |
·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 | 第56-57页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7-58页 |
·提升金融机构业务运营水平 | 第58-61页 |
·鼓励更多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 第58页 |
·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个人信用体系 | 第58-59页 |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 第59-60页 |
·简化业务手续 | 第60-61页 |
·优化陕西省消费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61-64页 |
·完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 | 第61-62页 |
·培植多层次、多类型的消费信贷担保体系 | 第62-6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64-66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64-6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5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