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导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及全文结构 | 第12页 |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 第12-13页 |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页 |
|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页 |
|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13-15页 |
| 2. 相关文献综述研究 | 第15-23页 |
| ·农村劳动力迁移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5页 |
| ·关于劳动力迁移的经典理论 | 第15-18页 |
| ·国内关于劳动力迁移的研究 | 第18-23页 |
| ·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决定因素 | 第18-21页 |
| ·农村劳动力迁移的过程 | 第21-23页 |
| 3. 转型期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历史进程 | 第23-37页 |
| ·1979-1983 年:劳动力迁移受到限制的阶段 | 第23-25页 |
| ·1984-1988年:农村劳动力迁移萌动的阶段 | 第25-27页 |
| ·1989-1991年:劳动力迁移政策调整的阶段 | 第27-28页 |
| ·1992-2000年:农村劳动力迁移达到新高潮的阶段 | 第28-32页 |
| ·2000年至今:农村劳动力理性迁移的阶段 | 第32-37页 |
| 4. 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4页 |
| ·户籍制度 | 第37-38页 |
| ·户籍制度的产生和含义 | 第37-38页 |
| ·户籍制度的影响 | 第38页 |
| ·劳动力市场分割 | 第38-39页 |
| ·劳动力迁移成本 | 第39-40页 |
| ·迁移过程的交通成本 | 第39页 |
| ·城市生活的成本 | 第39-40页 |
| ·家庭难以迁移带来的心理成本 | 第40页 |
| ·失掉农业收入的机会成本 | 第40页 |
| ·城市失业规模 | 第40-41页 |
| ·城乡收入差距 | 第41-44页 |
| ·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趋势分析 | 第41-42页 |
| ·城乡居民收入的构成情况 | 第42-44页 |
| 5. 一个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理论模型及定量分析 | 第44-57页 |
| ·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机 | 第45-46页 |
| ·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中的流动性限制和非线性 | 第46-48页 |
| ·劳动力迁移和收入不平等 | 第48-49页 |
| ·中国1978-2008年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决定因素 | 第49-57页 |
| ·回归模型 | 第49-50页 |
| ·变量和数据来源 | 第50-51页 |
| ·计量方法和平稳性检验 | 第51-52页 |
| ·计量结果 | 第52-53页 |
| ·模型结果的分析 | 第53-55页 |
| ·与卢向虎等研究结论商榷 | 第55-57页 |
| 6. 全文总结及相关建议 | 第57-61页 |
|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 第57-58页 |
| ·创新户籍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迁移 | 第58-59页 |
| ·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实行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制度 | 第59-60页 |
| ·建立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体系 | 第60页 |
| ·创新城镇住房制度,满足移民者住房需要,减少租房成本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后记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