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资本的分析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0-13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企业知识资本的内涵、构成与特征 | 第19-30页 |
·知识与企业的知识 | 第19-23页 |
·知识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 第19-22页 |
·企业的知识 | 第22-23页 |
·企业知识资本内涵的界定 | 第23-25页 |
·企业知识资本的产生 | 第23-24页 |
·企业知识资本的内涵 | 第24-25页 |
·企业知识资本构成与特征 | 第25-29页 |
·企业知识资本构成要素的划分 | 第25-26页 |
·企业知识资本的特性分析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企业知识资本的相关分析 | 第30-46页 |
·知识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30-34页 |
·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30-32页 |
·结构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32-33页 |
·创新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33页 |
·市场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33-34页 |
·知识资本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 第34-37页 |
·企业知识资本价值创造的因素 | 第34-37页 |
·企业知识资本影响价值增值的模式 | 第37页 |
·知识资本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 | 第37-41页 |
·知识资本对企业内部知识创新的影响 | 第38-40页 |
·知识资本对企业间合作知识创新的影响 | 第40-41页 |
·企业知识资本的流失分析 | 第41-45页 |
·企业知识资本的流失现状 | 第42页 |
·企业知识资本的流失原因 | 第42-44页 |
·防止企业知识资本流失的对策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企业知识资本的评价研究 | 第46-63页 |
·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的目的 | 第46页 |
·国内外现有的知识资本评价模型分析 | 第46-51页 |
·知识资本的单项评价模型 | 第46-47页 |
·知识资本的综合评价模型 | 第47-51页 |
·目前知识资本评价模型的不足 | 第51页 |
·企业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1-5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51-52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52-53页 |
·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 第53-55页 |
·企业知识资本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5-62页 |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5-58页 |
·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8-60页 |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63-71页 |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背景介绍 | 第63-64页 |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知识资本评价 | 第64-69页 |
·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第64页 |
·评价指标评价值的处理 | 第64-66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6-68页 |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第68页 |
·评价结果的确定 | 第68-69页 |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知识资本管理的建议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企业知识资本调查问卷 | 第76-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