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法制化建设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5页
 一、选题的由来及其意义第8-9页
  (一) 选题的由来第8页
  (二) 选题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社会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综述第9-11页
  (一) 国外对大学生伤害事故的研究与实践第9-10页
  (二) 我国对大学生伤害事故的研究与实践第10-11页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1-12页
  (一)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 研究的理论基点第12页
 四、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五、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及研究的难点与重点第13-15页
  (一)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观点第13页
  (二) 研究的难点与重点第13-14页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的一般理论第15-21页
 一、大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与内涵第15-18页
  (一) 大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第15-16页
  (二) 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内涵第16-18页
 二、大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第18-21页
  (一) 高校的性质与权源第18页
  (二) 高校对大学生负有有限的安全保障义务第18-20页
  (三) 高校安全保障义务的类型第20-21页
第三章 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困境——以上海高校为例第21-29页
 一、上海市大学生伤害事故的现状第21-24页
  (一) 上海市大学生伤害事故总体情况第21-23页
  (二) 上海市大学生伤害事故典型案例第23-24页
 二、上海市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困境第24-29页
  (一) 大学生伤害事故归责情况第25-26页
  (二)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处置时间第26页
  (三)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处置人数第26-27页
  (四) 学生家属补偿/赔偿金额要求第27-29页
第四章 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29-35页
 一、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立法的必要性分析第29-32页
  (一) 立法需求的客观性、真实性考证第29-31页
  (二) 是否存在重复立法的问题考证第31-32页
 二、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立法的可行性分析第32-35页
  (一) 是否超越立法权限的问题考证第32-33页
  (二) 是否合法、合理、可操作的考证第33-35页
第五章 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立法的建议与设想第35-43页
 一、立法体例第35-37页
 二、立法原则第37-40页
  (一) 相对方参与原则第37-38页
  (二) 坚持合理负担原则第38-39页
  (三) 坚持正确引导原则第39页
  (四) 坚持过错责任原则第39-40页
 三、立法重点与难点第40-43页
  (一) 明确保障性规定第40-41页
  (二) 完善程序性规定第41-42页
  (三) 落实授权性规定第42-43页
第六章 完善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法制化建设的其他思考第43-49页
 一、更新应急预案体系第43-44页
  (一) 应急预案的定义与性质第43页
  (二) 现有预案体系的不足第43-44页
  (三) 完善应急预案的建议第44页
 二、加强柔性行政指导第44-46页
  (一) 柔性行政指导的概念与内涵第44-45页
  (二) 高校加强柔性行政指导的重要性第45页
  (三) 学校开展柔性行政指导的基本原则第45-46页
 三、建立金融补偿体系第46-49页
  (一) 学校面临高额补偿/赔偿要求第46-47页
  (二) 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杠杆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附件1: "本市高校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调查问卷"基本情况第50-51页
附件2: 本市高校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调查问卷第51-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企业国资法》和国资委的职能定位转型
下一篇: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政府角色探究--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