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主题:从地区规范角度研究东亚地区秩序 | 第10-13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一、地区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规范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地区和规范结合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与难点和文章结构安排 | 第16-22页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二、研究创新及难点 | 第19-20页 |
三、文章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一章 规范理论内涵 | 第22-50页 |
第一节 规范来源 | 第22-31页 |
一、规范的辞源意义 | 第22-23页 |
二、国际关系学规范概念的演进 | 第23-31页 |
第二节 规范周期 | 第31-44页 |
一、规范的生成——权力与道义的平衡 | 第32-35页 |
二、规范的扩散——国内结构与国际组织 | 第35-38页 |
三、规范的内化——权力、制度和认同 | 第38-44页 |
四、规范的退化——三种要素的改变 | 第44页 |
第三节 规范定义 | 第44-48页 |
一、规范定义及其类型 | 第44-46页 |
二、规范要素 | 第46-47页 |
三、规范效用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二章 地区规范的形成及其作用 | 第50-73页 |
第一节 地区主义的演进 | 第50-54页 |
一、地区和地区主义 | 第50-52页 |
二、地区主义理论的发展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地区主义研究开始以规范为探索角度 | 第54-59页 |
一、规范成为欧盟制度建设背后的推手 | 第54-55页 |
二、规范成为东亚地区主义建设的直接动力之一 | 第55-57页 |
三、规范成为地区一体化呈现不同形态的诠释 | 第57页 |
四、规范成为衡量地区深入程度的指标 | 第57-59页 |
第三节 东亚地区秩序与规范 | 第59-72页 |
一、东亚地区的范畴及历史秩序 | 第59-65页 |
二、东亚地区发展现状 | 第65-67页 |
三、东亚地区秩序构想与秩序背后的规范依托 | 第67-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三章 美国主导下的亚太地区主义规范 | 第73-96页 |
第一节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亚太地区主义规范的推出 | 第73-84页 |
一、经济贸易规范——自由贸易规范 | 第73-78页 |
二、政治安全规范——“民主价值”基础上的联盟安全规范 | 第78-84页 |
第二节 美国亚太地区主义规范效用分析 | 第84-95页 |
一、美国亚太地区主义规范的推广状况 | 第84-87页 |
二、美国亚太规范体系的局限 | 第87-90页 |
三、未来美国地区规范的修订方向 | 第90-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四章 东盟主导的东亚地区规范 | 第96-113页 |
第一节 东盟共同安全规范的确立 | 第96-100页 |
一、不干涉内政基础上的共同安全 | 第97-98页 |
二、东盟不干涉内政基础上共同安全规范的形成过程 | 第98-100页 |
第二节 东盟利益诉求与规范发展 | 第100-105页 |
一、不干涉内政规范维系组织机构建设 | 第101-102页 |
二、不干涉内政规范保证东盟的外交独立性 | 第102-104页 |
三、不干涉内政基础上的共同安全规范保证东盟的地区主导地位 | 第104-105页 |
第三节 东盟规范效力研究 | 第105-111页 |
一、始终在东亚制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105-109页 |
二、东盟规范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挑战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从规范角度设计中国的东亚地区战略 | 第113-125页 |
第一节 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 | 第114-117页 |
一、中国与区域经济依存度增加的要求 | 第114-115页 |
二、中国经济发展安全的保证 | 第115-116页 |
三、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要求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规范选择和努力方向 | 第117-124页 |
一、支持和而不同为基础的共同安全规范 | 第117-121页 |
二、建立新安全观基础上的整体安全规范 | 第121-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结论 | 第125-12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