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社会身份再生产与东亚共同体的兴起与消退 | 第6-25页 |
一、为什么研究社会身份再生产?——结构建构主义身份理论再思考 | 第6-8页 |
二、本体性假定的批判与关系导向的社会身份 | 第8-11页 |
三、为什么研究东亚合作? | 第11-18页 |
四、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五、论文结构与各章内容 | 第22-25页 |
第一章 结构建构主义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 | 第25-50页 |
第一节 结构建构主义的身份概念与身份再生产 | 第26-36页 |
第二节 温特身份理论困境的本体性根源 | 第3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二章 关系本位与关系导向的社会身份 | 第50-75页 |
第一节 角色身份理论与社会身份理论 | 第52-60页 |
第二节 关系本位与关系导向的社会身份 | 第6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三章 情感、行为倾向与认知 | 第75-101页 |
第一节 情绪/情感与情绪神经科学 | 第76-85页 |
第二节 情感、行为倾向与认知 | 第85-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社会身份再生产的情感动力框架 | 第101-126页 |
第一节 情感与社会身份再生产研究 | 第102-110页 |
第二节 社会身份建构的情感动力框架 | 第110-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身份确认、积极情感与东亚共同体的兴起 | 第126-154页 |
第一节 历史互动、情感与东盟社会身份的突显等级 | 第127-137页 |
第二节 社会身份确认与东亚共同体的兴起 | 第137-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第六章 身份确认危机、情感与东亚共同体建设转向 | 第154-179页 |
第一节 东盟社会身份确认挑战与东亚合作的转向 | 第155-168页 |
第二节 情感与东盟的行为倾向和认知 | 第168-178页 |
本章小结 | 第178-179页 |
结语: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东方经验 | 第179-184页 |
一、把握与解释国际关系现实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第180-181页 |
二、理解与汲取国际关系中的东方经验 | 第181-183页 |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3-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