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研究问题与研究背景 | 第9-15页 |
·本研究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9-10页 |
·重大生活事件 | 第9页 |
·危机易感性 | 第9页 |
·心理危机 | 第9-10页 |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综述 | 第10-11页 |
·与本研究相关的已有研究 | 第11-13页 |
·对已有研究存在问题的评价 | 第13页 |
·心理危机的评定标准问题 | 第13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后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不确定 | 第13页 |
·中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缺乏量化研究 | 第13页 |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系统性问题 | 第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2 本研究的理论构想 | 第15-16页 |
·对重大生活事件的具体界定 | 第15页 |
·对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危机易感性因素的界定 | 第15页 |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3 研究一:改编而成“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问卷” | 第16-23页 |
·问卷改编的原则和方法 | 第16页 |
·问卷改编的原则 | 第16页 |
·问卷改编的方法 | 第16页 |
·改编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问卷的理论构想 | 第16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问卷结构的验证性探析 | 第16-23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材料 | 第17页 |
·研究程序 | 第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讨论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4 研究二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的特点研究 | 第23-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统计工具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的性别差异 | 第23-24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的年级差异 | 第24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的学校差异 | 第24-25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5 研究三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危机易感性研究 | 第28-37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材料 | 第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统计工具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人格特征对对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后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的影响研究 | 第29-31页 |
·应对方式对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心理受影响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的影响研究 | 第31-33页 |
·应对方式与易导致心理危机程度的相关分析 | 第31页 |
·应对方式对重大生活事件易导致心理危机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页 |
·社会支持对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影响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的影响研究 | 第33-35页 |
·中学生所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次数对危机易感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6 研究四: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影响与危机易感性的路径模型研究 | 第37-41页 |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研究材料 | 第37页 |
·研究对象 | 第37页 |
·统计工具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中学生危机易感性因素及赋值 | 第37-38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危机易感性因素的路径分析 | 第38-41页 |
7 整体讨论 | 第41-45页 |
·关于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41-42页 |
·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41页 |
·研究区域和研究工具的选择 | 第41页 |
·实际调研、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关于测量工具的改编 | 第42页 |
·问卷改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42页 |
·问卷改编的科学性、有效性 | 第42页 |
·关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 第42页 |
·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 第42页 |
·问卷测试及数据处理 | 第42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2-43页 |
·本研究对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后心理危机的启示 | 第43-44页 |
·开展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后心理危机的干预的必要性 | 第43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应针对中学生的差异进行 | 第43页 |
·重视中学生健康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培养 | 第43-44页 |
·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利用学生家庭支持 | 第44页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 第44-45页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44页 |
·本研究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4-45页 |
8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