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的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研究的若干概念 | 第8-10页 |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概念界定和解释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论文结构安排—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11-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37页 |
·企业外部网络的相关研究 | 第14-25页 |
·企业网络的含义 | 第14-16页 |
·企业网络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企业网络的类型 | 第20-23页 |
·企业网络的关系与结构特征 | 第23-25页 |
·外部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 第25-34页 |
·企业网络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25-29页 |
·中小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 | 第29-34页 |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34-37页 |
·吸收能力的含义 | 第34-35页 |
·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研究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 第37-48页 |
·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37-40页 |
·本研究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中介变量概念模型 | 第39页 |
·调节变量概念模型 | 第39-40页 |
·研究说明和研究假设提出 | 第40-48页 |
·企业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40-41页 |
·企业外部网络与吸收能力的关系 | 第41-42页 |
·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42-43页 |
·企业外部网络、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4-47页 |
·研究模型指标解释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调查问卷的设计、变量的测定与分析 | 第48-60页 |
·问卷的设计与数据的收集 | 第48-51页 |
·问卷设计 | 第48-49页 |
·数据收集情况 | 第49-51页 |
·变量的测定 | 第51-55页 |
·被解释变量的测定 | 第51-52页 |
·解释变量的测定 | 第52-53页 |
·中介或调节变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控制变量的测定 | 第54-55页 |
·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5-60页 |
·量表信度分析 | 第55-56页 |
·量表效度分析 | 第56-58页 |
·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讨论 | 第60-73页 |
·三大问题检验 | 第60-61页 |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60页 |
·序列相关检验 | 第60-61页 |
·异方差检验 | 第61页 |
·调节变量模型分析结果 | 第61-6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1-62页 |
·外部网络与吸收能力的层次回归结果 | 第62-63页 |
·外部伙伴关系网络与吸收能力的层次回归结果 | 第63-64页 |
·外部资助关系网络与吸收能力的层次回归结果 | 第64-66页 |
·结果讨论 | 第66-68页 |
·中介变量模型分析结果 | 第68-73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8页 |
·外部网络与吸收能力的路径分析结果 | 第68-71页 |
·伙伴关系网络、资助关系网络与吸收能力的路径分析结果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7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 第74-75页 |
·理论贡献 | 第74-75页 |
·实践意义 | 第75页 |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第75-7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附录1:调查问卷表 | 第83-86页 |
附录2:接受调查企业名单 | 第86-88页 |
附录3:结构方程模型编程语言 | 第88-91页 |
后记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