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3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8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7页 |
·研究视角的转换与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9-32页 |
2 激励与大学教师激励:找寻基点 | 第32-58页 |
·激励概念的考察 | 第32-36页 |
·激励理论的发展 | 第36-50页 |
·激励的实质与大学教师激励的二重性 | 第50-58页 |
3 隐性激励:激励的新视野 | 第58-78页 |
·隐性激励思想溯源 | 第58-68页 |
·隐性激励的内涵与特征 | 第68-70页 |
·隐性激励的价值基础及实现条件 | 第70-78页 |
4 学术特性:大学教师隐性激励的基础 | 第78-107页 |
·学术人特征与隐性激励 | 第78-91页 |
·学术职业的特性与隐性激励 | 第91-96页 |
·大学组织的特征与隐性激励 | 第96-101页 |
·隐性激励:有效激励大学教师的必然选择 | 第101-107页 |
5 危机与困境:中国大学教师激励现实 | 第107-143页 |
·显性激励的彰显与隐性激励的弱化 | 第107-124页 |
·大学激励发生机制的探寻 | 第124-128页 |
·显性激励的反功能表征 | 第128-131页 |
·大学教师职业认同危机与职业倦怠的显现 | 第131-143页 |
6 大学教师隐性激励:有待整合的工程 | 第143-182页 |
·大学教师的隐性激励机制的系统构建 | 第143-154页 |
·"制度"的隐性激励 | 第154-169页 |
·环境激励 | 第169-177页 |
·声誉激励 | 第177-182页 |
7 结语 | 第182-186页 |
致谢 | 第186-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9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99-200页 |
附录2 大学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 | 第200-202页 |
附录3 A大学校内津贴方案(节选) | 第202-206页 |
附录4 B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节选) | 第206-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