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黄单胞细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与文献综述第10-66页
 1 植物-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第10-13页
 2 水稻与黄单胞菌相互作用第13-18页
   ·水稻白叶枯菌介绍第13-14页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的分化第14-16页
   ·白叶枯菌与水稻的基因互作第16-17页
   ·白叶枯菌致病相关因子第17-18页
 3 水稻白叶枯病概述第18-21页
   ·水稻白叶枯病症状第19-20页
   ·发病及流行特点第20页
   ·防治措施第20-21页
 4 水稻黄单胞菌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1-38页
   ·无毒基因第21-36页
   ·hrp/hrc基因第36-38页
   ·dsp基因第38页
 5 水稻黄单胞菌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第38-43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第38-40页
   ·c-di -GMP第40-41页
   ·DsF第41-43页
 6 水稻黄单胞菌的分泌系统第43-50页
   ·Ⅰ型分泌系统第45页
   ·Ⅱ型分泌系统第45页
   ·Ⅲ型分泌系统第45-49页
   ·Ⅳ型分泌系统第49-50页
   ·Ⅴ型分泌系统第50页
   ·Ⅵ型分泌系统第50页
 7 水稻黄单胞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策略及方法第50-57页
   ·基因克隆的方法第50-53页
   ·分离致病基因常用方法第53-54页
   ·鉴定致病基因主要实验技术第54-57页
 8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第57-63页
   ·无毒基因第57-59页
   ·hrp基因簇及hrp调控网络第59-62页
   ·其它毒性因子第62-63页
 9 论文选题及技术路线第63-66页
   ·立题依据第63-64页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第64-65页
   ·技术路线第65-66页
第二章 水稻白叶枯菌致病突变体筛选第66-7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6-68页
   ·实验材料第66-67页
   ·实验方法第67-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71页
   ·致病突变体的初筛第68-71页
   ·致病突变体的复筛第71页
 3 小结第71-73页
第三章 水稻白叶枯菌致病突变体的分子鉴定第73-7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3-77页
   ·实验材料第73页
   ·实验方法第73-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78页
   ·PCR检测Tn5转座子插入第77页
   ·致病突变体中转座子插入拷贝数确定第77-78页
 3 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水稻白叶枯菌致病基因的分离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9-9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9-88页
   ·实验材料第79页
   ·实验方法第79-8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8-95页
   ·PCR walking扩增产物第88页
   ·Tn5转座子插入位点的确定第88-92页
   ·致病性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2-95页
 3 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讨论第96-101页
 1 突变体库的建立及筛选第96-97页
 2 致病突变体的分子分析第97页
 3 致病突变体的侧翼序列分析及其致病机理分析第97-101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25页
缩略词表第125-127页
附录第127-128页
 个人基本情况第127页
 教育及科研背景第127-128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精播机圆管式气吸排种装置试验研究
下一篇: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