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5-17页 |
绪论 | 第17-29页 |
一、本文的选题依据 | 第17-26页 |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26页 |
三、本文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第26-27页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27-29页 |
第一章 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分类 | 第29-68页 |
第一节 一般动词的语义分类 | 第29-34页 |
一、国内语言学界的一般动词语义分类 | 第29-31页 |
二、国外语言学界的一般动词语义分类 | 第31-34页 |
第二节 言语行为动词语义类别研究 | 第34-43页 |
一、国内外对言语行为动词的研究 | 第34-38页 |
二、言语行为动词的界定 | 第38-40页 |
三、国内外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分类 | 第40-43页 |
第三节 与动词语义分类相关的理论 | 第43-55页 |
一、语义场 | 第43-48页 |
二、义素分析理论 | 第48-55页 |
第四节 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分类 | 第55-65页 |
一、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分类的原则 | 第55-58页 |
二、言语行为动词的收词范围 | 第58页 |
三、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亚类 | 第58-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二章 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68-282页 |
第一节 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模型 | 第68-69页 |
第二节 汉、俄语“问答类”言语行为动词义素对比研究 | 第69-110页 |
一、汉语“问答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71-89页 |
二、俄语“问答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89-103页 |
三、汉、俄语“问答类”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类别及对比 | 第103-110页 |
第三节 汉、俄语“交互类”言语行为动词义素对比研究 | 第110-135页 |
一、汉语“交互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111-124页 |
二、俄语“交互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124-133页 |
三、汉、俄语“交互类”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类别及对比 | 第133-135页 |
第四节 汉、俄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义素对比研究 | 第135-175页 |
一、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135-152页 |
二、俄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152-172页 |
三、汉、俄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类别及对比 | 第172-175页 |
第五节 汉、俄语“情感类”言语行为动词义素对比研究 | 第175-208页 |
一、汉语“情感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176-188页 |
二、俄语“情感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188-206页 |
三、汉、俄语“情感类”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类别及对比 | 第206-208页 |
第六节 汉、俄语“评价类”言语行为动词义素对比研究 | 第208-230页 |
一、汉语“评价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209-219页 |
二、俄语“评价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219-228页 |
三、汉、俄语“评价类”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类别及对比 | 第228-230页 |
第七节 汉、俄语“告知类”言语行为动词义素对比研究 | 第230-277页 |
一、汉语“告知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230-253页 |
二、俄语“告知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义素分析 | 第253-273页 |
三、汉、俄语“告知类”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类别与对比 | 第273-27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7-282页 |
第三章 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的配价研究 | 第282-361页 |
第一节 配价语法理论研究综述 | 第282-293页 |
一、配价语法理论的起源 | 第282-283页 |
二、配价语法理论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83-291页 |
三、言语行为动词的配价研究 | 第291-293页 |
第二节 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配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3-303页 |
一、配价的界定 | 第294-301页 |
二、配价、题元与搭配 | 第301-303页 |
第三节 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的配价研究 | 第303-311页 |
一、言语行为动词的配价 | 第303-305页 |
二、言语行为动词对三个配价成分的语义选择 | 第305-307页 |
三、言语行为动词句法价基本句型模式 | 第307-311页 |
第四节 汉、俄语“问答类”言语行为动词配价的对比研究 | 第311-323页 |
一、汉、俄语“问答类”言语行为动词典型句法价模式 | 第312-313页 |
二、汉、俄语“问答类”言语行为动词基本句法价模式 | 第313-323页 |
第五节 汉、俄语“交互类”言语行为动词配价的对比研究 | 第323-330页 |
一、汉、俄语“交互类”言语行为动词典型句法价模式 | 第323-325页 |
二、汉、俄语“交互类”言语行为动词基本句法价模式 | 第325-330页 |
第六节 汉、俄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配价的对比研究 | 第330-338页 |
一、汉、俄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典型句法价模式 | 第330-331页 |
二、汉、俄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基本句法价模式 | 第331-338页 |
第七节 汉、俄语“情感类”言语行为动词配价的对比研究 | 第338-345页 |
一、汉、俄语“情感类”言语行为动词典型句法价模式 | 第338-340页 |
二、汉、俄语“情感类”言语行为动词基本句法价模式 | 第340-345页 |
第八节 汉、俄语“评价类”言语行为动词配价的对比研究 | 第345-351页 |
一、汉、俄语“评价类”言语行为动词典型句法价模式 | 第345-347页 |
二、汉、俄语“评价类”言语行为动词基本句法价模式 | 第347-351页 |
第九节 汉、俄语“告知类”言语行为动词配价的对比研究 | 第351-356页 |
一、汉、俄语“告知类”言语行为动词典型句法价模式 | 第351-353页 |
二、汉、俄语“告知类”言语行为动词基本句法价模式 | 第353-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356-361页 |
第四章 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与言语行为表达 | 第361-378页 |
第一节 言语行为的意向性和取效性 | 第361-363页 |
一、意向言语行为和取效言语行为 | 第361-362页 |
二、意动—功能语义场与言语行为 | 第362-363页 |
第二节 语言聚合层面上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对意向行为和取效行为的表达 | 第363-370页 |
一、俄语“просьба”类言语行为动词的意向性和取效性 | 第364-366页 |
二、汉语“请求”类言语行为动词的意向性和取效性 | 第366-370页 |
第三节 言语交际过程中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对意向行为和取效行为的表达 | 第370-376页 |
一、意动功能─语义场(конативность)的语义表达式 | 第370-371页 |
二、俄语“просьба”意动功能─语义子场的语义表达手段 | 第371-374页 |
三、汉语“请求”意动功能─语义子场的语义表达手段 | 第374-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376-378页 |
结论 | 第378-382页 |
参考文献 | 第382-396页 |
致谢 | 第396-3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397-399页 |
详细摘要 | 第399-4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