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5页 |
·运用的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5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基础理论阐述 | 第16-22页 |
·城市化基础理论 | 第16-18页 |
·产业结构基础理论 | 第18-19页 |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源动力 | 第19-22页 |
·农业发展为实现城市化提供了最初动力 | 第19-20页 |
·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了根本动力 | 第20页 |
·第三产业为城市化提供了后续动力 | 第20-22页 |
3 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判定 | 第22-27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23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标准 | 第22页 |
·衡量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 | 第22页 |
·产业结构的指标衡量 | 第22-23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页 |
·收集指标数据 | 第23-24页 |
·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4-27页 |
·指标的标准化 | 第24-25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25-27页 |
4 具体数据分析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 第27-41页 |
·现状特征 | 第27-28页 |
·面临形势 | 第28-29页 |
·存在问题 | 第29页 |
·陕西省城市化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定量分析 | 第29-35页 |
·运用灰色关联法对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 第35-37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解释 | 第35-36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分析结果 | 第37页 |
·通过协调度对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 第37-41页 |
·协调度的含义 | 第37-38页 |
·计算协调度步骤 | 第38-39页 |
·协调度变化趋势 | 第39-41页 |
5 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41-45页 |
·以产业结构为重要突破点 | 第41页 |
·工业化是人口向城镇聚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第41-42页 |
·产业是城市化的内核 | 第42-43页 |
·树立城市化经营理念 | 第43-45页 |
6 总结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