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含有联酰胺基元的楔形分子和线形二聚体的合成及自组织行为研究

提要第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1页
   ·基于分子间氢键的超分子液晶第9-25页
     ·基于C=O…H-N 氢键的棒状分子液晶第9-12页
     ·基于C=O…H-N 氢键的盘状分子液晶第12-15页
     ·基于C=O…H-N 氢键的楔形分子液晶第15-25页
   ·基于分子间氢键的有机凝胶第25-29页
     ·糖类衍生物第26-27页
     ·酰胺(脲)类衍生物第27-29页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第29-31页
第二章 含有联酰胺基元的楔形分子与线形二聚体的合成及分子结构表征第31-53页
   ·含有联酰胺基元的楔形分子的合成及分子结构表征第31-40页
     ·N-(3, 4, 5-烷氧基苯甲酰基)-N’-(4’-硝基苯甲酰基)肼(Rn-NO2)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第32-35页
     ·4- 硝基-3, 4, 5- 十六烷氧基-N, N’- 二甲基苯甲酰二胺(Me-R16-NO2)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第35-37页
     ·N-(3, 4, 5-烷氧基苯甲酰基)-N’-(4’-氨基苯甲酰基)肼(Rn-NH2)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第37-40页
   ·含有联酰胺基元的非对称液晶二聚体的合成及分子结构表征第40-51页
     ·4- [4-((4-十二烷氧基苯)偶氮)苯氧基]烷氧基-苯甲酸乙酯(C12-m; m=5, 10)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第40-42页
     ·4- [4-((4-十二烷氧基苯)偶氮)苯氧基]烷氧基-苯甲酸(E12-m;m=5, 10)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第42-43页
     ·1-[4-(4’-甲氧基偶氮苯)苯氧基]-m- [(N-(4- 烷氧基苯甲酰)-N’-( 4’-苯氧基联酰胺)] 烷烃(EmCn)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第43-48页
     ·1-[4-(4’-烷氧基偶氮苯)苯氧基]-m- [(N-(4- 硝基苯甲酰) -N’-( 4’-苯氧基联酰胺)] 烷烃(Ep-m-N02)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第48-51页
   ·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含有联酰胺基元楔形分子的液晶性研究第53-82页
   ·引言第53-54页
   ·Rn-NO2 的分子间氢键证实第54-59页
     ·Rn-NO2 的浓度依赖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研究第54-55页
     ·Rn-NO2 的变温红外光谱研究第55-59页
   ·Rn-NO2 的液晶性研究第59-61页
   ·Me-R16-NO2 的液晶性研究第61-63页
   ·Rn-NH2 的液晶性研究第63-73页
   ·Rn-NH2 的分子间氢键证实第73-77页
     ·Rn-NH2 的浓度依赖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研究第73-75页
     ·Rn-NH2 的变温红外光谱研究第75-77页
   ·分子结构对楔形分子液晶性的影响第77-80页
     ·柔性烷基链长度及数目对液晶行为和液晶态结构的影响第77-78页
     ·不同取代基极性对液晶性的影响第78页
     ·横向分子间氢键对液晶性的影响第78-79页
     ·两相物理共混对液晶态结构的影响第79-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含有联酰胺基元楔形分子的有机凝胶性质研究第82-95页
   ·Rn-NO2 的有机凝胶性质研究第82-89页
     ·有机凝胶的制备第82-83页
     ·Rn-NO2 有机凝胶的热学性质研究第83-84页
     ·R12-NO2 和R16-NO2 有机凝胶的聚集形态第84-89页
   ·Rn-NH2 的有机凝胶性质研究第89-94页
     ·Rn-NH2 有机凝胶的热学性质研究第89页
     ·R16-NH2 有机凝胶的聚集形态第89-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含有联酰胺和偶氮苯基元的非对称液晶二聚体的液晶行为研究第95-123页
   ·引言第95-97页
   ·中间产物C12-m 和E12-m 的液晶性研究第97-102页
   ·EmCn 的分子间氢键证实第102-105页
   ·EmCn 的液晶性研究第105-111页
   ·Ep-m-NO2 的分子间氢键证实第111-114页
   ·Ep-m-NO2 的液晶性研究第114-119页
   ·分子结构对液晶二聚体液晶性的影响第119-121页
     ·末端烷基链长度对液晶性的影响第119页
     ·柔性间隔基长度对液晶性的影响第119-120页
     ·横向分子间氢键对液晶态结构的影响第120-121页
     ·末端取代基的极性对液晶性的影响第121页
   ·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3-125页
附录-仪器设备第125-126页
附图第126-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6页
发表文章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摘要第139-145页
ABSTRACT第145-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农民工子女健康心理的培养
下一篇:一类双时滞浮游生物系统动力学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