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趋向补语的认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一章 趋向补语的定义及其范围 | 第7-12页 |
第一节 趋向补语的定义 | 第7页 |
第二节 趋向补语的范围 | 第7-12页 |
第二章 趋向补语的语义、语法分布状况 | 第12-41页 |
第一节 趋向补语的语义发生及其认知原理 | 第12-36页 |
第二节 趋向补语的语法分布及其认知原理 | 第36-41页 |
一、趋向补语与宾语的定位关系 | 第36-37页 |
二、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不定位关系 | 第37-41页 |
第三章 趋向补语不同语义分布规律的认知研究 | 第41-57页 |
第一节 来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去 | 第42页 |
第三节 上 | 第42-44页 |
第四节 下 | 第44-45页 |
第五节 进 | 第45页 |
第六节 出 | 第45-46页 |
第七节 回 | 第46页 |
第八节 过 | 第46-47页 |
第九节 起 | 第47-48页 |
第十节 开 | 第48页 |
第十一节 上来 | 第48-49页 |
第十二节 上去 | 第49页 |
第十三节 下来 | 第49-50页 |
第十四节 下去 | 第50-51页 |
第十五节 进来 | 第51页 |
第十六节 进去 | 第51页 |
第十七节 出来 | 第51-52页 |
第十八节 出去 | 第52页 |
第十九节 回来 | 第52-53页 |
第二十节 回去 | 第53页 |
第二十一节 过来 | 第53-54页 |
第二十二节 过去 | 第54页 |
第二十三节 起来 | 第54-55页 |
第二十四节 起去 | 第55-56页 |
第二十五节 开来 | 第56页 |
第二十六节 开去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趋向补语产生的原因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本项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59-62页 |
第一节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 第59-60页 |
一、动词后少带趋向补语的情况 | 第59页 |
二、动词后多带趋向补语的情况 | 第59-60页 |
三、错用趋向补语的情况 | 第60页 |
四、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错误 | 第60页 |
第二节 对于中文信息处理的作用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