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教语文公开课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职校语文教学需要公开课 | 第8-16页 |
(一) 职业教育发展形势 | 第8-9页 |
(二) 职教语文教学的地位 | 第9-10页 |
(三) 职校语文教学的特色 | 第10-11页 |
(四) 职校语文教师素质 | 第11-13页 |
(五) 职教学生语文素质 | 第13-14页 |
(六) 职教语文需要公开课 | 第14-16页 |
二、对职校语文公开课的认识 | 第16-26页 |
(一) 公开课的定义、类型、意义 | 第16-18页 |
(二) 对职校语文公开课的认识 | 第18-20页 |
1.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 | 第18页 |
2. 职校语文的教学内容 | 第18-19页 |
3. 职校语文公开课定位 | 第19-20页 |
(三) 职校语文公开课的设计决策 | 第20页 |
(四) 公开课的准备流程 | 第20-22页 |
1. 反复斟酌课题和课型 | 第21页 |
2. 无数次的炼课打磨 | 第21-22页 |
3. 课堂成为精彩舞台 | 第22页 |
(五) 准备公开课的注意点 | 第22-26页 |
1. 要根据教师性格特长选课 | 第23页 |
2. 课堂教学讲究三“度” | 第23-24页 |
3. 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 第24页 |
4. 人文性不能等同于思想性 | 第24-25页 |
5. 运用灵活的教学智慧 | 第25-26页 |
三、职校语文公开课的现状 | 第26-36页 |
(一) 职校语文公开课的流行 | 第26页 |
(二) 职教语文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1. 出现了几个不成文的“规定” | 第26-27页 |
2. 当前语文公开课的几个偏向 | 第27-30页 |
(三) 公开课异化为造假课 | 第30页 |
(四) 造假课的主要表现 | 第30-32页 |
1. 按部就班 | 第30页 |
2. 政治色彩 | 第30页 |
3. 心有灵犀 | 第30-31页 |
4. 曲终人散 | 第31-32页 |
(五) 造假公开课的危害 | 第32-33页 |
1. 误导课堂教学结构 | 第32页 |
2. 误导课堂教学质量 | 第32-33页 |
3. 误导课堂教学功能 | 第33页 |
4. 误导教师的成名之途 | 第33页 |
(六) 职校公开课变质的成因 | 第33-36页 |
1. 目的功利化 | 第33-34页 |
2. 备课全员化 | 第34页 |
3. 评课模式化 | 第34页 |
4. 课型操作化 | 第34-35页 |
5. 榜样低效化 | 第35-36页 |
四、职教语文公开课的落实与建议 | 第36-47页 |
(一)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 第36-39页 |
1. 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 第37-38页 |
2. 教师要端正执教态度 | 第38-39页 |
3. 要虚心接受评课者的意见 | 第39页 |
(二) 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 第39-42页 |
1.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 | 第40页 |
2. 教师不应把学生当作“容器” | 第40-42页 |
(三) 加强领导的监督指导 | 第42-44页 |
1. 全员开展“达标课”活动 | 第42页 |
2. 重点开展“过关课”活动 | 第42页 |
3. 积极开展“汇报课”活动 | 第42-43页 |
4. 集中开展“公开课”活动 | 第43页 |
5. 适时开展“优质课”评比 | 第43页 |
6. 努力开展“研究课”活动 | 第43-44页 |
(四) 完善科学的评课制度 | 第44-47页 |
1. 听课 | 第44-45页 |
2. 评课 | 第45-47页 |
五、公开课永远不会谢幕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