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庆)道(光)之际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20世纪前半期的研究 | 第13-16页 |
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研究 | 第16-22页 |
上编 总论 | 第22-70页 |
第一章 嘉道之际士人人格的转变 | 第22-35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士人人格发展的两条线索 | 第22-26页 |
第二节 嘉道时局王变与士风转换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嘉道之际士人人格的树立 | 第29-35页 |
第二章 嘉道之际的学术精神与诗学思想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嘉道之际的学术精神 | 第35-38页 |
第二节 嘉道之际学术精神对诗学思想的影响 | 第38-45页 |
第三章 嘉道之际的诗歌潮流 | 第45-70页 |
第一节 清代诸诗说与嘉道之际的诗坛格局 | 第45-62页 |
第二节 嘉道之际的诗学思潮 | 第62-70页 |
下编 分论 | 第70-177页 |
第四章 嘉道之际的性灵余响 | 第70-103页 |
第一节 走出乾嘉格调—论张维屏的诗 | 第70-78页 |
第二节 人约而美 诗正而葩—论陈沆的诗 | 第78-87页 |
第三节 性灵的升华—龚自珍的诗心与诗歌 | 第87-103页 |
第五章 嘉道之际的学人之诗 | 第103-130页 |
第一节 学人之诗的兴起—论程恩泽、祁寯藻的诗 | 第103-111页 |
第二节 不专于诗者之诗—论何绍基的诗 | 第111-130页 |
第六章 嘉道之际的桐城诗派 | 第130-152页 |
第一节 经世致用的桐城诗人—姚莹、方东树 | 第130-138页 |
第二节 中期桐城派诗的代表—梅曾亮 | 第138-152页 |
第七章 嘉道之际的经世诗人 | 第152-177页 |
第一节 “包孕时感,挥洒万有”—论魏源的经世诗 | 第152-167页 |
第二节 张际亮、黄爵滋、郭仪霄等的经世诗 | 第167-177页 |
结语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2页 |
后记 | 第182-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