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双师型”教师涵义的研究 | 第10-11页 |
·师资培养渠道的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的预期成果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预期成果 | 第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素质结构 | 第13-17页 |
·对“双师型”教师的几种理解 | 第13-15页 |
·认为“双师”即“双证” | 第13页 |
·认为“双师”即“教师+工程师(或会计师)” | 第13-14页 |
·认为“双师”从个体和群体两层面理解 | 第14页 |
·本文对“双师型”教师涵义的理解 | 第14-15页 |
·“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 第15-17页 |
·职业道德素质 | 第15页 |
·知识结构 | 第15-16页 |
·能力结构 | 第16页 |
·个体身心素质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 | 第17-21页 |
·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客观性 | 第18页 |
·从中职师资需求现状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紧迫性 | 第18-19页 |
·从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 第19页 |
·从教师个体自身发展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客观性 | 第19-20页 |
·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 第20-21页 |
第四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 第21-23页 |
·职称结构状况 | 第21页 |
·学历结构状况 | 第21-22页 |
·来源结构状况 | 第22页 |
·内部结构状况 | 第22-2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师资数量不足 | 第23-25页 |
·学历和职称达标率不高 | 第25页 |
·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 第25-26页 |
·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任教情况不容乐观 | 第26-27页 |
第五章 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建议 | 第27-39页 |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来源问题的研究 | 第27-33页 |
·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有作用 | 第27-29页 |
·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作用 | 第29-30页 |
·发挥普通高等非师范类院校培养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主渠道作用 | 第30-32页 |
·加强企业的作用,拓宽兼职教师培养来源渠道 | 第32-33页 |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问题的研究 | 第33-36页 |
·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养 | 第33-35页 |
·发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 | 第36-39页 |
·建立有关“双师型”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 | 第36-37页 |
·建立调动“双师型”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 第37-38页 |
·建立“双师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导向机制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