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密进给系统及其在磨床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超精密进给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超精密进给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超精密进给技术在精密磨削中的作用与应用 | 第15-18页 |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论文结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超精密进给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46页 |
·超精密进给系统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超精密进给工作台方案 | 第22-28页 |
·超精密进给工作台的分类 | 第23页 |
·常用超精密进给工作台 | 第23-26页 |
·超精密进给工作台的特性分析与设计方案 | 第26-28页 |
·超精密进给控制系统方案 | 第28-39页 |
·压电陶瓷特性 | 第28-34页 |
·压电陶瓷控制方法分析 | 第34-38页 |
·控制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方案 | 第38-39页 |
·检测设备的配置 | 第39-43页 |
·微位移测量技术 | 第40-42页 |
·超精密进给系统检测设备 | 第42-43页 |
·压电驱动超精密进给系统在磨床上应用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导向支承机构关键技术研究 | 第46-64页 |
·柔性铰链的发展及研究概况 | 第46-48页 |
·导向支承基本结构设计 | 第48-54页 |
·导向支承机构方案分析 | 第49-50页 |
·超精密进给工作台等效刚度 | 第50-54页 |
·柔性铰链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54-58页 |
·柔性铰链的刚度分析 | 第54-56页 |
·柔性铰链的设计 | 第56-58页 |
·有限元法校核 | 第58-61页 |
·柔性导向支承机构刚度 | 第58-59页 |
·柔性导向支承机构形变 | 第59页 |
·应力集中情况 | 第59-60页 |
·模态分析 | 第60-61页 |
·导向支承机构的加工 | 第61-63页 |
·加工设备 | 第61-62页 |
·加工过程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超精密进给控制系统设计 | 第64-93页 |
·超精密进给驱动电路设计 | 第64-66页 |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的方案分析 | 第65页 |
·D/A转换电路 | 第65-66页 |
·人机接口处理模块 | 第66-69页 |
·超精密进给检测电路设计 | 第69-72页 |
·其它电路设计 | 第72-73页 |
·磨床信号处理电路 | 第72-73页 |
·驱动放大电路 | 第73页 |
·人机接口模块程序设计 | 第73-75页 |
·超精密进给驱动部分软件设计 | 第75-82页 |
·超精密进给工作台的动力学模型 | 第75-78页 |
·系统前馈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78-79页 |
·超精密进给工作台的闭环控制原理 | 第79-81页 |
·D/A模块程序设计 | 第81-82页 |
·超精密进给检测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82-86页 |
·超精密进给位移—电压建模 | 第82-83页 |
·超精密进给检测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83-86页 |
·磨床信号中断系统 | 第86-87页 |
·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 | 第87-92页 |
·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87-88页 |
·单片机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88-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超精密进给系统的应用及性能测试 | 第93-107页 |
·超精密进给系统在磨床上的应用研究 | 第93-98页 |
·数控超精密磨床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93-94页 |
·数控精密磨床控制流程 | 第94-98页 |
·性能测试环境要求及设计 | 第98-100页 |
·测试实验 | 第100-106页 |
·超精密进给工作台静态性能测试 | 第100-102页 |
·超精密进给系统动态性能测试 | 第102-106页 |
·实验结论 | 第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全文总结 | 第107-108页 |
·工作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