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和适宜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隐喻理解的认知理论 | 第11-17页 |
| ·隐喻概念 | 第12-13页 |
| ·概念隐喻理论 | 第13-14页 |
| ·特征匹配理论 | 第14-15页 |
| ·品质归类理论 | 第15-16页 |
| ·结构映射理论 | 第16页 |
| ·隐喻生涯理论 | 第16-17页 |
| ·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和适宜性 | 第17-21页 |
| ·常规性 | 第17-18页 |
| ·适宜性 | 第18-19页 |
| ·常规性和适宜性的混淆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 | 第21-23页 |
| ·问题提出 | 第21页 |
| ·研究指标和目的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常规性和适宜性影响隐喻理解的实验研究 | 第23-47页 |
| ·实验一:语法形式偏好任务 | 第23-31页 |
| ·实验目的 | 第23页 |
| ·实验假设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实验二:隐喻理解任务 | 第31-40页 |
|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 ·实验假设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结论 | 第38-40页 |
| ·实验三:隐喻归类任务 | 第40-45页 |
|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 ·实验假设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实验四:隐喻句抽象性水平评价 | 第45-47页 |
| ·实验目的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总讨论与结论 | 第47-52页 |
| ·总讨论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附录 | 第57-74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