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网络下的视频电话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IPv6 的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 ·视频电话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 ·应用价值和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论文组织与结构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 2 IPv6 协议介绍 | 第17-33页 |
| ·IPv4 的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地址空间的局限性 | 第17-18页 |
| ·对路由的支持不够 | 第18页 |
| ·无法支持多种Qos | 第18-19页 |
| ·地址分配不便 | 第19页 |
| ·IPv6 协议的特点 | 第19-21页 |
| ·IPv6 数据报 | 第21-25页 |
| ·IPv6 数据报的一般形式 | 第21-22页 |
| ·IPv6 的基本报头 | 第22-23页 |
| ·IPv6 的扩展报头 | 第23-24页 |
| ·IPv4 和IPv6 报头的主要区别 | 第24-25页 |
| ·IPv6 的地址 | 第25-27页 |
| ·IPv6 的地址语法 | 第25-26页 |
| ·IPv6 的地址分类 | 第26-27页 |
| ·IPv6 的其它相关知识介绍 | 第27-29页 |
| ·IPv6 的域名系统 | 第27-28页 |
| ·IPv6 的路由 | 第28页 |
| ·IPv6 邻居发现机制 | 第28-29页 |
| ·IPv4 和IPv6 的主要区别 | 第29页 |
| ·IPv4 程序移植到IPv6 的方案探讨 | 第29-30页 |
| ·方案一:人工扫描 | 第30页 |
| ·方案二:机器扫描 | 第30页 |
| ·编写IP 协议无关的应用程序的方案探讨 | 第30-32页 |
| ·方案一:使用预定义“宏” | 第31页 |
| ·方案二:设计一个IP 版本无关的套接字类 | 第31-32页 |
| ·两种方案的比较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视频电话简介 | 第33-43页 |
| ·概述 | 第33页 |
| ·分类 | 第33-35页 |
| ·普通的PSTN 可视电话系统 | 第33页 |
| ·ISDN 可视电话系统 | 第33-34页 |
| ·INTERNET 可视电话系统 | 第34-35页 |
| ·三种视频电话的比较 | 第35页 |
| ·相关协议简介 | 第35-38页 |
| ·H.323 标准化介绍 | 第35-36页 |
| ·SIP 协议 | 第36-37页 |
| ·RTP/RTCP 协议 | 第37页 |
| ·RSVP 协议 | 第37页 |
| ·VoIP 的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 ·音频数据压缩技术 | 第38-40页 |
| ·电话质量语音的压缩标准 | 第38页 |
| ·调幅广播质量的音频压缩标准 | 第38-39页 |
| ·高保真立体声音音频压缩标准 | 第39-40页 |
| ·视频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视频电话系统的实现 | 第43-61页 |
| ·DirectShow 基本概念 | 第43-45页 |
| ·DirectShow 体系结构 | 第45-46页 |
| ·DirectShow 的主要COM 接口 | 第46页 |
| ·视频电话系统的实现原理 | 第46-50页 |
| ·系统方案的模块层次划分 | 第46-48页 |
| ·系统实现原理 | 第48-49页 |
| ·数据流程示意图 | 第49-50页 |
| ·具体实现 | 第50-54页 |
| ·用户界面 | 第50页 |
| ·Filter Graph 管理层的设计 | 第50-53页 |
| ·Filter 层的设计 | 第53-54页 |
| ·Filter 的连接实现机制 | 第54-58页 |
| ·Pin 连接 | 第54-56页 |
| ·智能连接技术 | 第56-58页 |
| ·Filter 的数据传送 | 第58-60页 |
| ·音视频数据的编码解码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IPv6 下的网络通信模块 | 第61-83页 |
| ·TCP/IP 参考模型和TCP/IP 协议 | 第61-62页 |
| ·系统服务器、客户机的交互 | 第62-64页 |
| ·服务器和客户机的交互流程图 | 第62-63页 |
| ·数据包格式 | 第63-64页 |
| ·IPv6 网络下的Socket 编程的基本原理 | 第64-69页 |
| ·IPv6 下的WinSock | 第64-65页 |
| ·套接字在IPv6 中的扩展 | 第65页 |
| ·IPv6 数据结构的定义 | 第65-67页 |
| ·IPv6 下的两个专用函数 | 第67-69页 |
| ·IPv6 下的sockets 编程 | 第69-79页 |
| ·流式套接字编程模型 | 第69-75页 |
| ·数据报套接字编程模型 | 第75-78页 |
| ·IPv6 下的sockets 编程的方法小结 | 第78-79页 |
| ·网络发送、接收Filter | 第79-81页 |
| ·网络发送Filter | 第79页 |
| ·网络接收Filte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6 实验结果 | 第83-89页 |
| ·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83-84页 |
| ·实验图形界面及运行结果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 结束语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 附: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5-96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96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