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物权论文

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用益物权概述第11-22页
 一、用益物权的界定第11-17页
  (一) 用益物权的特征第11-14页
  (二) 用益物权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第14-17页
 二、用益物权的功能第17-22页
  (一) 对资源进行配置,发挥物的效用、提高物的利用效率第17-20页
  (二) 社会保障功能第20-22页
  (三) 激励作用第22页
第二部分 大陆法系用益物权体系比较第22-30页
 一、罗马法上的用益物权体系第23-24页
  (一) 役权第23-24页
  (二) 永佃权第24页
  (三) 地上权第24页
 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地区)的用益物权体系比较第24-28页
  (一) 德国民法典上的用益物权第24-26页
  (二) 法国民法典上的用益物权第26页
  (三) 日本民法典上的用益物权第26-28页
  (四) 我国台湾地区的用益物权第28页
 三、评价与启示第28-30页
  (一) 用益物权具有固有法之特征,各国用益物权体系各有特色第28-29页
  (二) 用益物权的发展趋势呈开放化第29-30页
第三部分 我国用益物权立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第30-33页
 一、我国用益物权的立法现状第30-31页
  (一) 《民法通则》的相关规成第31页
  (二)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31页
  (三) 特别法规定的“准物权”第31页
 二、我国用益物权立法的不足之处第31-33页
  (一) 立法用语不准确,从而导致用益物权的基本概念模糊第31-32页
  (二) 用益物权种类规定不完整,不科学第32页
  (三) 内容比较分散,体系比较混杂第32-33页
第四部分 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第33-44页
 一、构建我国用益物权体系应注意的方面第33-36页
  (一) 适应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第33-34页
  (二) 以系统论的方法设计用益物权种类第34页
  (三) 继承本国优秀传统,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第34-35页
  (四) 区分民法典中的物权和特别法上的物权第35-36页
 二、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应有内容第36-44页
  (一) 地上权第36-38页
  (二) 农用权第38-40页
  (三) 地役权第40-41页
  (四) 居住权第41-42页
  (五) 典权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
下一篇:IPv6网络下的视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