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7-10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8页 |
·课题研究方法和成果 | 第8-10页 |
1 高校理工类教材建设的理论探讨 | 第10-15页 |
·国外理工类课程体系改革及对我国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 第10-11页 |
·国外理工类课程体系改革 | 第10-11页 |
·对我国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 第11页 |
·创新性理工科人才培养对教材建设的要求 | 第11-13页 |
·要求教材具有前瞻性 | 第11页 |
·要求采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教材 | 第11-12页 |
·要求教材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步 | 第12-13页 |
·理工类教材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 | 第13页 |
·布鲁纳的知识结构理论 | 第13-15页 |
2 国内外理工类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比较及启示 | 第15-32页 |
·国内外《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概况 | 第15-19页 |
·国内《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概况 | 第15-17页 |
·国外《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概况 | 第17-19页 |
·教材体系结构的比较 | 第19-22页 |
·宏观结构 | 第19页 |
·微观结构 | 第19-22页 |
·教材内容的比较 | 第22-27页 |
·内容阐述方式 | 第22-25页 |
·技术应用内容 | 第25-27页 |
·人文教育内容 | 第27页 |
·例题习题的比较 | 第27-29页 |
·例题 | 第27-28页 |
·习题 | 第28-29页 |
·教材比较的总结及启示 | 第29-32页 |
·关于教材结构 | 第29-30页 |
·关于教材内容及习题例题 | 第30-32页 |
3 理工类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结构的设计 | 第32-40页 |
·教材宏观结构的构建与特点 | 第32-35页 |
·宏观结构的构建 | 第32-34页 |
·宏观结构的特点 | 第34-35页 |
·教材微观结构的设计与特点 | 第35-40页 |
·微观结构的设计 | 第35-38页 |
·微观结构的特点 | 第38-40页 |
4 理工类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内容的设计 | 第40-54页 |
·加强教材内容的更新 | 第40-44页 |
·采用渗透法 | 第40-43页 |
·采用专题形式独立设章节 | 第43-44页 |
·融入人文教育内容 | 第44-46页 |
·人文教育内容设置的必要性 | 第44页 |
·人文教育内容的选择 | 第44-45页 |
·人文教育内容例文 | 第45-46页 |
·专题内容的举例 | 第46-54页 |
·专题2内容选择的思考 | 第46-47页 |
·专题2设计的关键 | 第47页 |
·专题2的具体设计 | 第47-48页 |
·专题2的例题演示 | 第48-54页 |
5 总结与思考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