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金山店铁矿极软矿岩巷道稳定性分析与成巷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深部开采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巷道支护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7-20页
第2章 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研究第20-28页
    2.1 矿床工程地质特征第20页
        2.1.1 地层与岩性第20页
        2.1.2 矿床赋存条件第20页
    2.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第20-21页
    2.3 矿体及围岩工程地质特征第21-24页
        2.3.1 矿体与围岩第21-23页
        2.3.2 矿岩工程地质分区第23-24页
    2.4 岩石力学参数第24页
    2.5 原岩应力场第24-25页
    2.6 围岩分级第25-26页
        2.6.1 围岩分级第25-26页
        2.6.2 采准巷道稳定性评价第26页
    2.7 岩体力学参数估值第26页
    2.8 本章结论第26-28页
第3章 极软岩矿锚固剂锚杆力学性状及安全系数研究第28-40页
    3.1 锚固剂锚杆第28页
    3.2 锚固剂抗剪强度试验第28-30页
    3.3 锚固剂锚杆和砂浆锚杆拉拔力与变形现场试验第30-32页
        3.3.1 锚固剂锚杆第30-31页
        3.3.2 砂浆锚杆第31-32页
    3.4 锚固剂锚杆工程力学特性第32-35页
        3.4.1 拉拔力/变形与支护时间关系第32-34页
        3.4.2 锚固剂锚杆拉拔力与变形关系第34-35页
    3.5 巷道收敛变形监测及分析第35-37页
        3.5.1 巷道收敛变形监测结果第35-36页
        3.5.2 曲线拟合第36-37页
        3.5.3 特性分析第37页
    3.6 锚固剂锚杆支护安全系数的确定第37-38页
    3.7 本章结论第38-40页
第4章 拌和料滞留井下时长与速凝剂掺量对喷射混凝土强度影响试验研究第40-52页
    4.1 试验目的第40-41页
        4.1.1 喷射混凝土喷大板检测第40页
        4.1.2 试验目的第40-41页
    4.2 工艺流程考察与影响因素分析第41-42页
    4.3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第42-45页
        4.3.1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42-43页
        4.3.2 正交试验思路与内容第43-44页
        4.3.3 正交试验设计第44-45页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4.4.1 试验结果第45-46页
        4.4.2 级差分析第46页
        4.4.3 优水平组合第46-48页
        4.4.4 试验结果与改进措施第48页
    4.5 拌和料滞留井下时长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48-49页
    4.6 速凝剂掺量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第49页
    4.7 本章结论第49-52页
第5章 膨胀性极软岩矿蠕变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第52-82页
    5.1 东区膨胀岩巷道变形特征第52-56页
        5.1.1 膨胀岩巷道变形监测第52-54页
        5.1.2 膨胀岩巷道变形蠕变模型第54-56页
    5.2 沉积型泥质膨胀岩巷道变形机理第56-57页
    5.3 蒙脱石化石英闪长岩巷道变形机理与破坏形式第57-58页
        5.3.1 膨胀岩巷道变形机理第57-58页
        5.3.2 膨胀岩巷道变形破坏形式第58页
    5.4 蒙脱石化火成岩巷道支护优化数值模拟研究第58-79页
        5.4.1 数值分析软件简介第58-59页
        5.4.2 膨胀岩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第59-61页
        5.4.3 膨胀岩蠕变参数反演第61-64页
        5.4.4 膨胀岩巷道喷锚网支护围岩变形预测第64-68页
        5.4.5 膨胀岩喷锚网支护反力估算第68-69页
        5.4.6 锚喷支护计算结论及建议第69-70页
        5.4.7 膨胀岩巷道钢拱架支护参数优化研究第70-79页
    5.5 蒙脱石化火成岩支护优化试验研究第79-80页
        5.5.1 现有支护现状调查第79-80页
        5.5.2 支护试验研究第80页
    5.6 本章结论第80-82页
第6章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松动圈分布规律研究第82-100页
    6.1 概述第82-84页
        6.1.1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第82页
        6.1.2 松动圈的分类第82-83页
        6.1.3 围岩松动圈检测方法与基本原理第83-84页
    6.2 松动圈检测结果及分析第84-86页
        6.2.1 超声波法检测巷道松动圈第84-85页
        6.2.2 地质雷达检测巷道松动圈第85-86页
    6.3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数值模拟研究第86-99页
        6.3.1 岩体力学参数研究第86页
        6.3.2 巷道松动圈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第86-88页
        6.3.3 巷道围岩松动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第88-99页
    6.4 本章结论第99-100页
第7章 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淮阳古城保护与土地集约利用途径初探
下一篇:基于有机叠氮化合物的串联反应研究及其在合成天然产物quindoline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