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7页 |
1.1 有机叠氮化合物简介 | 第10页 |
1.2 多组分反应和串联反应简介 | 第10页 |
1.3 有机叠氮化合物参与的化学反应 | 第10-34页 |
1.3.1 还原为胺类化合物 | 第11-14页 |
1.3.2 转化为膦亚胺类化合物:Staudinger反应 | 第14-17页 |
1.3.3 环加成反应:合成1,2,3-三唑类化合物 | 第17-20页 |
1.3.4 中断AAC反应 | 第20-23页 |
1.3.5 酸性条件下的脱氮气或形成三唑啉中间体的开环反应 | 第23-28页 |
1.3.6 作为氮卡宾前体参与化学反应 | 第28-31页 |
1.3.7 自由基反应 | 第31-34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其创新点 | 第34-37页 |
第二章 3-硝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7-61页 |
2.1 引言 | 第37-39页 |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9-42页 |
2.3 底物扩展 | 第42-44页 |
2.4 化合物合成操作 | 第44-48页 |
2.4.1 试剂和仪器 | 第44页 |
2.4.2 2-叠氮苯甲醛的合成 | 第44-46页 |
2.4.3 硝基烯烃的合成 | 第46-47页 |
2.4.4 3-硝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47-48页 |
2.5 产物谱图分析 | 第48-49页 |
2.6 化合物氢谱碳谱以及质谱数据 | 第49-61页 |
第三章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61-70页 |
3.1 2-叠氮苯甲醛的相关中间体讨论 | 第61-65页 |
3.2 环加成反应机制的讨论 | 第65-67页 |
3.3 可能的机理 | 第67-70页 |
第四章 quindoline及其衍生物的全合成 | 第70-82页 |
4.1 引言 | 第70-74页 |
4.1.1 quindoline类生物碱的介绍 | 第70页 |
4.1.2 quindoline的合成 | 第70-73页 |
4.1.3 反应路线的设计 | 第73-7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74-76页 |
4.2.1 直接还原法 | 第74-75页 |
4.2.2 还原-分子内关环法 | 第75-76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4.3.1 Cadogan反应合成quindoline | 第76页 |
4.3.2 连续策略合成quindoline | 第76-77页 |
4.4 产物谱图分析 | 第77-79页 |
4.5 化合物氢谱碳谱以及质谱数据 | 第79-82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8页 |
附录 | 第98-112页 |
一 部分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图谱 | 第98-108页 |
二 部分化合物高分辨质谱数据 | 第108-11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12-114页 |
(一)论文 | 第112页 |
(二)专利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