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控制—内部控制的新视点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导论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 2 治理控制失效之现象分析 | 第10-16页 |
|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 第10-11页 |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落马秀” | 第11-16页 |
| 3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综述 | 第16-27页 |
|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6-21页 |
| ·内部牵制阶段 | 第16-17页 |
|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 第17-18页 |
|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 第18-19页 |
|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 第19-20页 |
|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 | 第20-21页 |
|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 ·财政部的内部控制规范 | 第22-23页 |
| ·证监会的内部控制规范 | 第23-24页 |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规范 | 第24页 |
| ·银监会的内部控制规范 | 第24-25页 |
| ·中国人民银的内部控制规范 | 第25-27页 |
| 4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 第27-34页 |
|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 第27-29页 |
|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 | 第29-34页 |
|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 | 第30-31页 |
| ·内部控制固有局限的混沌理论解释 | 第31-34页 |
| 5 从内部控制的本质探讨治理控制的实现 | 第34-41页 |
| ·超越 COSO,重新认识内部控制 | 第34-35页 |
| ·内部控制是治理控制的实现方式之一 | 第35-41页 |
| ·外部市场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 | 第36-38页 |
| ·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 第38-41页 |
| 6 美国治理控制的新选择: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 第41-48页 |
| ·关于内部控制的新规定 | 第41-44页 |
|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 第41-42页 |
| ·SEC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规定 | 第42-43页 |
| ·PCAOB发布第2号审计准则 | 第43-44页 |
|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层的主要措施 | 第44-48页 |
| ·明确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 第44-45页 |
| ·强调了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与职责 | 第45页 |
| ·内部控制外部化 | 第45-48页 |
| 7 内部控制在我国治理控制中的意义 | 第48-55页 |
| ·我国治理控制的困境 | 第48-50页 |
| ·市场控制失效 | 第48-49页 |
| ·内部控制缺失 | 第49-50页 |
|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 第50-55页 |
| ·明确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 第51-52页 |
| ·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 第52-53页 |
| ·强化外部力量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 第53-55页 |
| 8 结束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 科研成果简介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