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12页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意义第8-10页
     ·限定于民营上市公司的意义第10-12页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第12-13页
   ·研究范围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第13-14页
   ·本文主要特点及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第15-24页
   ·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第15-17页
     ·民营企业的涵义第15-16页
     ·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第16-17页
   ·盈余管理的涵义第17-18页
   ·经济学理论与盈余管理第18-24页
     ·有效市场理论与盈余管理第18-21页
     ·委托代理理论与盈余管理第21页
     ·契约理论与盈余管理第21-22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盈余管理第22-24页
第3章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研究第24-41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征第24-25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体第24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客体第24-25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性质第25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前提第25-28页
     ·契约人具有自利和有限理性的特征第25-26页
     ·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第26页
     ·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强势有效市场第26-27页
     ·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固有缺陷第27-28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环境分析第28-31页
     ·转轨经济大环境第28页
     ·证券市场不成熟第28-29页
     ·法律法规不健全第29-30页
     ·审计监督不完善第30-31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第31-34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普遍动因第31-34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殊动因第34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第34-39页
     ·会计管理第35-37页
     ·关联交易管理第37-39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后果第39-41页
     ·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第39-40页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第40页
     ·损害部分投资者、债权人与国家的利益第40-41页
第4章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第41-51页
   ·研究设计第41-42页
     ·研究假设第41页
     ·样本选取第41-42页
     ·变量选取第42页
     ·研究方法第42页
   ·实证研究过程第42-50页
     ·总体描述性分析第42-46页
     ·正态分布假设检验分析第46-48页
     ·频次分析第48-50页
   ·实证研究结论第50-51页
第5章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与政策建议第51-58页
   ·改善公司外部环境第51-53页
     ·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缩减盈余管理空间第51-52页
     ·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清除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第52-53页
     ·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根除盈余管理滋生的土壤第53页
   ·健全公司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第53-56页
     ·改善股权结构第53-54页
     ·增强监事会作用第54页
     ·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第54-55页
     ·强化独立董事制度第55页
     ·管理层持股比例第55-56页
   ·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外部治理结构第56页
     ·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第56页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执业水平第56页
   ·建立道德评价标准,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第56-58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其局限性第58-60页
   ·研究结论第58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第58页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必然性第58页
   ·研究局限性及今后研究方向第58-60页
     ·规范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研究方向第58页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研究方向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1:民营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列表第63-67页
附录2:公司上市制度规定第67-70页
附录3:统计结果译文第70-71页
后记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技型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下一篇: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