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戊聚糖(Pentosan) | 第11-13页 |
·戊聚糖的概念 | 第11页 |
·戊聚糖的分类和分子结构 | 第11-12页 |
·戊聚糖的含量 | 第12页 |
·戊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12-13页 |
·戊聚糖的遗传学研究 | 第13页 |
2. QTL定位研究 | 第13-19页 |
·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QTL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QTL定位群体 | 第15-16页 |
·QTL定位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16-18页 |
·小麦重要品质性状QTL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3. α-淀粉酶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第一章 小麦重组自交系籽粒戊聚糖含量的QTL定位 | 第23-36页 |
1 前言 | 第23-2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田间试验 | 第24页 |
·戊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4-26页 |
·样品制备 | 第24页 |
·木糖标准曲线绘制 | 第24-25页 |
·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总戊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戊聚糖的计算公式 | 第25-26页 |
·DNA提取及标记分析 | 第26-27页 |
·DNA提取 | 第26页 |
·PCR扩增 | 第26页 |
·PAGE-银染 | 第26-27页 |
·电泳结果记录 | 第27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7页 |
·统计分析和QTL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RIL群体戊聚糖含量的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 第28-30页 |
·不同家系小麦总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与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相关分析 | 第30页 |
·不同生育期小麦家系戊聚糖含量差异分析 | 第30-31页 |
·遗传图谱 | 第31页 |
·QTL分析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6页 |
·戊聚糖 | 第33-34页 |
·戊聚糖QTL定位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迟熟α-淀粉酶鉴定 | 第36-47页 |
1 前言 | 第3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材料选择 | 第36页 |
·田间试验 | 第36-3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41页 |
·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 第37-39页 |
·α-淀粉酶同工酶电泳 | 第39-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附表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