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2R附加系的鉴定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Ph基因控制系统及其操作利用 | 第11-14页 |
·人工Ph基因突变系 | 第11-12页 |
·5B染色体缺失 | 第12页 |
·抑制Ph基因活性的基因 | 第12-13页 |
·自然Ph基因突变体 | 第13-14页 |
·黑麦资源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黑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 第14-15页 |
·黑麦75Kγ-secalin亚基 | 第15-16页 |
·外源染色体鉴定 | 第16-19页 |
·Giemsa C-带 | 第16-17页 |
·原位杂交 | 第17-18页 |
·RAPD分子标记 | 第18-19页 |
·立题依据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细胞学观察 | 第21-22页 |
·C-显带技术 | 第22-23页 |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 | 第23-26页 |
·RAPD分子标记技术 | 第26-27页 |
·农艺性状观察 | 第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农艺性状观察 | 第28-30页 |
·细胞学观察 | 第30-34页 |
·根尖细胞染色体的观察 | 第30-32页 |
·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的观察 | 第32-34页 |
·C-带 | 第34页 |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 | 第34-35页 |
·RAPD标记 | 第35-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