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国有企业经济论文

国有企业“债转股”改制战略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以GW厂为例

第一章 导论第1-14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第8页
  二、国企改制任务的艰巨性第8-9页
  三、国企改制过程的控索性第9页
  四、“债转股”战略的特殊性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一、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对国企改制问题讨论不够第10页
  二、缺乏实战指导性第10-11页
  三、缺乏完整性第11页
 第三节、本案例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操作图示第11-13页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第11页
  二、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第11-12页
  三、案例战略实施过程图示第12-13页
 第四节 本论文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二章 案例背景第14-24页
 第一节 企业基本情况第14-19页
  一、概述第14页
  二、项目、装备与技术第14-17页
  三、主要产品、市场第17-18页
  四、组织状况第18-19页
 第二节 经营及财务状况第19-22页
  一、经营情况第19-20页
  二、资产及负债情况第20-21页
  三、对外长期投资第21页
  四、财务管理情况第21-22页
 第三节 “债转股”政策第22-24页
  一、目的和原则第22页
  二、选择企业的范围与条件第22-24页
第三章 战略选择与方案设计第24-34页
 第一节 战略选择第24-30页
  一、SWOT分析第24-25页
  二、战略选择第25-28页
  三、核心工作第28-30页
 第二节 “债转股”方案第30-34页
  一、“债转股”基本思路第30页
  二、“债转股”对象及转股额第30-31页
  三、“债转股”后新公司的出资情况及股权结构第31页
  四、“债转股”后新公司概述第31-33页
  五、新公司中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第33-34页
第四章 “债转股”战略评价与分析第34-39页
 第一节 战略评价第34-36页
  一、战略评价要领第34页
  二、检查战略基础第34-35页
  三、度量企业绩效第35页
  四、结论第35-36页
 第二节 问题分析第36-39页
  一、政策性“债转股”公司的管理与公司股权结构的失衡第36页
  二、在银行家和企业家眼中,对资本有“天生”的“不同”要求第36页
  三、股东间企业文化差异,导致高层沟通困难,决策效率低第36-37页
  四、难以克服的关联交易阴影与信任危机第37页
  五、股份构成的单一性,制约了企业改革的深化第37页
  六、体制转换的匆忙与观念转换的滞后第37页
  七、股东行为的短期化第37-38页
  八、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第38-39页
第五章 战略再调整、企业改制第39-52页
 第一节 调整机遇第39-43页
  一、战略再调整的必要性第39页
  二、工厂内部资源分析第39-41页
  三、外部机遇分析第41-43页
 第二节 战略调整方案第43-45页
  一、设计本方案的宗旨第43页
  二、总体方案概括第43页
  三、操作本方案的思路第43-44页
  四、具体步骤第44-45页
 第三节 GK有限公司战略方案原则第45-50页
  一、公司简介第45-46页
  二、建设内容第46页
  三、经济效益分析第46-47页
  四、管理体制第47-48页
  五、经营方针第48页
  六、经营战略第48-49页
  七、人才战略与技术创新第49-50页
  八、企业文化建设第50页
 第四节 改制方案设计原则第50-52页
  一、改制步骤第50-51页
  二、注意事项第51-52页
第六章 分析总结第52-55页
 第一节 关于“债转股”第52页
 第二节 改善“债转股”企业运行效率的几点建议第52-54页
  一、资产管理公司(AMC)必须加强对“债转股”企业的重视第52页
  二、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第52-53页
  三、股东间必须加强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基础第53页
  四、资产管理公司不宜持有过重股权,尽量引进战略合作者第53页
  五、必须对员工做好引导和教育第53页
  六、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专门委员会,改善决策机制第53-54页
 第三节 改制过程中如何避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设想第54-55页
  一、“债转股”企业的资产可能不实的两点因素第54页
  二、如何避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初步设想第54-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EGF、p53和MDM2蛋白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下一篇:从顺应论的角度看中英广告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