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论文--世界经济问题论文

赶超经济的性质与机制研究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导论第10-18页
 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第10-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16页
 四、本文的篇章结构第16-17页
 五、本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辨析及赶超经济理论综述第18-62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澄清、界定和比较第18-39页
  一、赶超和赶超战略第18-25页
  二、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原则、比较优势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的原则第25-29页
  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悖论和后发劣势第29-33页
  四、国家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论第33-37页
  五、国家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比较第37-39页
 第二节 赶超经济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第39-62页
  一、重商主义的赶超思想萌芽第39-41页
  二、汉密尔顿的赶超思想第41-42页
  三、德国历史学派的赶超经济理论第42-46页
  四、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论第46-49页
  五、M·列维的现代化赶超理论第49-50页
  六、阿伯拉莫维茨的追赶假说第50-52页
  七、南亮进等的后发优势理论实证分析第52-53页
  八、伯利兹、克鲁格曼等的“跳蛙”模型第53-54页
  九、刘易斯、赫希曼等发展经济学家赶超经济研究视角第54-56页
  十、结构主义的赶超思路第56-57页
  十一、经济趋同假说中的赶超思想第57-60页
  十二、中国经济学家的赶超经济争鸣第60-62页
第二章 赶超经济的连续性第62-84页
 第一节 非连续性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第63-67页
  一、经济发展存在非连续性的理论论述简单且不成体系第64-66页
  二、合意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连续的第66-67页
 第二节 格申克龙的历史连续性分析及在赶超经济上的初步运用第67-73页
  一、历史连续性的概念第67-68页
  二、历史连续性的科学内涵第68-69页
  三、用连续性进行历史分析第69-71页
  四、评价与在赶超经济上的具体运用第71-73页
 第三节 基于扩展模型的赶超经济连续性分析第73-84页
  一、连续性的数学定义第73-78页
  二、基于扩展模型的赶超经济连续性分析第78-83页
  三、本章的基本结论第83-84页
第三章 赶超经济的演化机制第84-124页
 第一节 生物进化机制第85-89页
  一、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第86页
  二、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第86-87页
  三、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第87-89页
  四、现代综合论第89页
 第二节 赶超经济的演化机制第89-93页
  一、变异或新奇性机制第90-91页
  二、选择过程和选择机制第91-93页
 第三节 赶超经济演化机制的历史考察第93-124页
  一、日本经济赶超的历史考察第94-116页
  二、前苏联经济赶超的历史考察第116-124页
第四章 后发优势与经济赶超第124-137页
 第一节 支撑经济赶超实现的三种优势第124-128页
  一、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第124-126页
  二、后发优势与竞争优势第126-128页
 第二节 后发优势的实现路径第128-137页
  一、技术后发优势第128-133页
  二、制度后发优势第133-136页
  三、制度后发优势与技术后发优势的互动第136-137页
第五章 赶超经济实现的三大机制第137-152页
 第一节 政府能力——赶超的启动机制第137-143页
  一、政府在一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137-141页
  二、政府在后发国经济赶超中的特殊作用第141-143页
 第二节 市场选择——赶超经济的选择机制第143-150页
  一、发挥市场功能第144-148页
  二、培育市场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第148-150页
 第三节 外部环境——赶超的催化机制第150-152页
  一、国际政治环境第150页
  二、国际经济环境第150-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1页
后记第161-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校园头衔称谓系统翻译
下一篇:熟悉程度对汉英道歉策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