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茶多酚的概述 | 第15-35页 |
| ·茶叶概述 | 第15页 |
| ·茶多酚 | 第15-19页 |
| ·茶多酚的组成及儿茶素的结构 | 第16-17页 |
| ·茶多酚的性质 | 第17-18页 |
| ·儿茶素的构型异构 | 第18-19页 |
|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 第19-22页 |
| ·溶剂萃取(浸提)法 | 第19-20页 |
| ·金属离子沉淀法 | 第20页 |
| ·树脂吸附法 | 第20页 |
| ·超临界萃取法 | 第20-21页 |
| ·超声波浸提法 | 第21页 |
| ·微波浸提法 | 第21-22页 |
|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 | 第22-25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22-23页 |
| ·滴定法 | 第23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3-24页 |
| ·间接原子吸收法 | 第24页 |
| ·毛细管电泳测定法 | 第24页 |
| ·其它的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茶多酚的生理活性及应用 | 第25-26页 |
| ·茶多酚在医药、保健品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6页 |
| ·茶多酚在日用化工中的应用 | 第26页 |
| ·茶多酚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6页 |
| ·展望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5页 |
| 第二章 茶多酚溶出规律的研究 | 第35-43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茶汤的制备 | 第36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36-37页 |
| ·KMnO_4滴定法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 ·冲泡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冲泡水温的选择 | 第38页 |
| ·冲泡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冲泡水质的影响 | 第39页 |
| ·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 ·F检验法比较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茶多酚的光谱性质 | 第43-51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 ·茶多酚的紫外吸收光谱与吸收特征 | 第44页 |
| ·介质酸度对茶多酚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44-46页 |
| ·茶多酚紫外吸收的分析特性 | 第46-47页 |
| ·茶多酚的荧光光谱 | 第47页 |
| ·酸度对茶多酚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水杨酸钠荧光猝灭法测定荼多酚 | 第51-59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 ·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52-53页 |
| ·水杨酸钠浓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pH的影响 | 第54页 |
|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第54-55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5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55页 |
| ·工作曲线和灵敏度 | 第55页 |
| ·共存物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的测定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磺基水杨酸荧光猝灭法测定茶多酚 | 第59-66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59-60页 |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 ·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60页 |
| ·磺基水杨酸浓度的影响 | 第60页 |
| ·pH的影响 | 第60-61页 |
|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第61-62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2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工作曲线和灵敏度 | 第63页 |
| ·共存物的影响 | 第63页 |
|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的测定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茶叶中多酚含量的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 第66-7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6-67页 |
| ·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 | 第67-68页 |
| ·样品中茶多酚含量 | 第68页 |
| ·吉果与讨论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的内容 | 第71-73页 |
|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 ·后续研究的内容 | 第72-73页 |
| 附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with sodium salicylate | 第73-79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承诺书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