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导航设备、水声设备论文--水声设备论文

水下运动目标同步测距理论与实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技术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技术现状第12-13页
  1.2.3 声学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二章 信标电路的波形设计第15-30页
 第一节 波形分析基础第15-20页
  2.1.1 接收信号模型第15-17页
  2.1.2 匹配滤波第17页
  2.1.3 脉冲压缩第17-18页
  2.1.4 窄带模糊度函数及其性质第18-20页
 第二节 波形选择与信道匹配第20-21页
  2.2.1 混响信道波形选择第20-21页
  2.2.2 信道弥散对不同波形信号检测性能的影响第21页
 第三节 声呐波形性能分析第21-25页
  2.3.1 目标分辨率与模糊度函数第21-22页
  2.3.2 参数估计精度与模糊度函数第22-24页
  2.3.3 检测性能与模糊度函数第24-25页
 第四节 波形参数选择第25-27页
  2.4.1 中心频率的选择第25-26页
  2.4.2 信号持续时间T的选择第26页
  2.4.3 波形带宽W的选择第26-27页
 第五节 合作信号的波形设计与仿真第27-29页
  2.5.1 合作信号的波形设计第27-28页
  2.5.2 仿真试验第28-29页
 第六节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水声定位与同步测距理论第30-50页
 第一节 水声定位理论第30-35页
  3.1.1 水声定位系统的类型第30-33页
  3.1.2 水声定位系统使用的频率第33页
  3.1.3 定位精度与误差分析第33-35页
 第二节 目标测距方法第35-37页
  3.2.1 被动测距方法第35页
  3.2.2 主动测距方法第35-36页
  3.2.3 应答式测距第36-37页
 第三节 同步钟测距原理第37-42页
  3.3.1 测距工作原理第37-38页
  3.3.2 测距信号的频率选择第38页
  3.3.3 同步钟测距分类第38-41页
  3.3.4 无线电与水声同步钟测距方式比较第41-42页
 第四节 深弹目标轨迹测量中的同步钟测距第42-44页
  3.4.1 深弹目标轨迹测量的特点第42-43页
  3.4.2 深弹的同步钟测距系统第43-44页
 第五节 同步钟测距误差分析第44-49页
  3.5.1 声速c的修正第44-48页
  3.5.2 时间参数t的误差修正第48-49页
 第六节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第50-75页
 第一节 发射信标电路设计第50-60页
  4.1.1 信标电路总体构成第50-51页
  4.1.2 功能电路设计第51-60页
 第二节 同步测距接收电路设计第60-68页
  4.2.1 前放及滤波模块第61-65页
  4.2.2 检波器模块电路设计第65-66页
  4.2.3 测距器模块电路设计第66-67页
  4.2.4 电源变换模块第67-68页
 第三节 显示接口电路硬件设计第68-69页
  4.3.1 数据接口电路第68页
  4.3.2 单片机电路第68页
  4.3.3 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第68-69页
 第四节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第69-72页
  4.4.1 印制板的抗干扰设计第69-70页
  4.4.2 电路的可靠性设计第70-72页
 第五节 电路调试中的若干问题第72-74页
  4.5.1 静态检查第72页
  4.5.2 动态检查第72-73页
  4.5.3 系统联调第73页
  4.5.4 同步测距系统的硬件调试第73-74页
 第六节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第75-85页
 第一节 发射信标电路的软件设计第75-78页
  5.1.1 信标电路控制软件第75-76页
  5.1.2 信号波形生成程序第76-78页
 第二节 接收电路的软件设计第78-84页
  5.2.1 同步程序设计第78页
  5.2.2 测距程序设计第78-79页
  5.2.3 串口通信与显示程序设计第79-82页
  5.2.4 参数修正第82-84页
 第三节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实验室调试及水库试验第85-91页
 第一节 实验室性能测试第85-88页
  6.1.1 测试设备第85页
  6.1.2 信标电路性能测试第85-87页
  6.1.3 信号波形测试第87页
  6.1.4 接收电路性能测试第87页
  6.1.5 系统调试第87-88页
 第二节 水库试验第88-90页
  6.2.1 测试设备第88页
  6.2.2 试验内容第88-89页
  6.2.3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89-90页
 第三节 小结第90-91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发表的研究论文第96-97页
致谢第97-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JPEG2000的压缩域图像检索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