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13页 |
1.1.1 组织模式创新与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 第8-10页 |
1.1.2 国内外理论综述 | 第10-13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2.1 论文的特点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路径 | 第14页 |
1.3 分析内容与框架 | 第14-16页 |
1.3.1 分析内容 | 第14-15页 |
1.3.2 分析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组织能力与组织模式 | 第16-32页 |
2.1 组织的产生和演变 | 第16-23页 |
2.1.1 经济学对组织的理论阐述 | 第16-18页 |
2.1.2 社会学对组织的理论阐述 | 第18-19页 |
2.1.3 管理学对组织的理论阐述 | 第19-23页 |
2.2 组织能力模型 | 第23-27页 |
2.2.1 组织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 第23-24页 |
2.2.2 组织能力的构成 | 第24-27页 |
2.3 组织能力对竞争优势的作用 | 第27-30页 |
2.3.1 组织是一种结构资源 | 第28页 |
2.3.2 组织是一种核心能力 | 第28-29页 |
2.3.3 组织能够促进企业战略创新 | 第29-30页 |
2.4 组织模式对组织能力的重要决定作用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组织模式的创新 | 第32-60页 |
3.1 组织模式创新的定义 | 第32-33页 |
3.1.1 组织模式与组织模式创新的概念 | 第32-33页 |
3.1.2 组织模式创新的内容 | 第33页 |
3.2 组织模式创新的过程 | 第33-38页 |
3.2.1 创新时机问题 | 第34页 |
3.2.2 创新的障碍 | 第34-35页 |
3.2.3 创新的程序 | 第35-36页 |
3.2.4 创新中的其他问题 | 第36-38页 |
3.3 组织模式创新的比较 | 第38-57页 |
3.3.1 传统的组织模式 | 第38-46页 |
3.3.2 新型的组织模式 | 第46-57页 |
3.4 组织的未来形式 | 第57-60页 |
3.4.1 对传统科层组织设计原则质疑 | 第57-58页 |
3.4.2 未来组织模式模型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组织模式创新的动因及效果比较 | 第60-74页 |
4.1 企业组织模式创新的动因 | 第60-69页 |
4.1.1 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模式创新 | 第60-63页 |
4.1.2 适应战略变化的组织结构创新 | 第63-65页 |
4.1.3 适应组织成长的组织模式创新 | 第65-69页 |
4.2 组织模式创新的效果比较 | 第69-72页 |
4.2.1 传统组织模式的比较 | 第69-70页 |
4.2.2 新型组织模式的比较 | 第70-72页 |
4.3 组织模式创新对组织能力的作用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我国国有企业组织模式分析 | 第74-91页 |
5.1 我国企业组织模式现状分析 | 第74-79页 |
5.1.1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 | 第74-76页 |
5.1.2 我国企业组织模式优化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 第76-79页 |
5.2 我国企业组织模式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9-82页 |
5.2.1 单纯的承包制破坏了组织模式的整体性 | 第79-80页 |
5.2.2 以利润为指标的目标管理使组织模式缺乏创新性 | 第80页 |
5.2.3 条块分割的管理造就了组织模式混乱 | 第80页 |
5.2.4 政策和体制因素 | 第80-82页 |
5.3 加快我国企业组织模式创新,提升国有企业组织能力 | 第82-91页 |
5.3.1 宏观经济政策的辅助 | 第82-83页 |
5.3.2 建立更具弹性的集团化大企业 | 第83-9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1-93页 |
6.1 组织能力与组织模式创新及其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 | 第91-92页 |
6.1.1 组织能力的概括 | 第91页 |
6.1.2 组织模式创新 | 第91页 |
6.1.3 我国国有企业组织创新应用 | 第91-92页 |
6.2 论文的创新性及存在的问题 | 第92-93页 |
6.2.1 论文的创新性 | 第92页 |
6.2.2 有待探讨的问题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注释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