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我国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 | 第13-22页 |
第一节 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家庭养老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 | 第15-22页 |
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对家庭养老的挑战 | 第15-19页 |
二、人口转型对家庭养老的挑战 | 第19-20页 |
三、观念文化的碰撞对家庭养老的挑战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中西方家庭养老的历史比较分析 | 第22-45页 |
第一节 我国家庭养老的历史传承与变迁 | 第22-28页 |
一、夏商周时期的家庭养老 | 第22-23页 |
二、秦汉至宋以前的家庭养老 | 第23-25页 |
三、宋朝以来的家庭养老 | 第25-26页 |
四、我国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养老 | 第26-27页 |
五、我国家庭养老历史传承的总结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西方社会家庭养老的历史传承与变迁 | 第28-38页 |
一、希腊城邦的家庭养老 | 第28-29页 |
二、罗马社会的家庭养老 | 第29-31页 |
三、中世纪西方的家庭养老 | 第31-33页 |
四、工业化初期西方的家庭养老 | 第33-34页 |
五、现代西方的家庭养老 | 第34-35页 |
六、近几十年来西方家庭养老的变迁趋势 | 第35-36页 |
七、西方社会家庭养老历史传承的总结 | 第36-38页 |
第三节 中西方家庭养老的比较及根源分析 | 第38-45页 |
一、中西方大家庭传统的差异 | 第39-41页 |
二、中西方与养老相关的家庭文化观的差异 | 第41-45页 |
第三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 | 第45-68页 |
第一节 为我国当代的家庭养老正名 | 第45-48页 |
一、目前我国家庭养老的历史传承性分析 | 第45-47页 |
二、家庭养老的现代化表现及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目前巩固我国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 | 第48-50页 |
一、国家和社会正面导向的作用不可忽视 | 第48-49页 |
二、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继续弘扬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的意义所在 | 第50-57页 |
一、多层次养老保障潮流的启示 | 第50-51页 |
二、完整的“老有所养”离不开家庭养老 | 第51-52页 |
三、家庭养老是可持续家庭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 | 第52-54页 |
四、我国家庭养老文化基础的现代意义 | 第54-57页 |
第四节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57-68页 |
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原则 | 第57-60页 |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设想 | 第60-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