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加工中心整机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丝杠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 第11-12页 |
·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页 |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关于丝杠热变形误差的研究 | 第14-24页 |
·进给速度及预紧力对丝杠热变形的影响 | 第14-18页 |
·实验方法及内容 | 第14-15页 |
·进给速度和预紧力对丝杠热变形的影响 | 第15-18页 |
·加工状况对丝杠热变形的影响 | 第18-21页 |
·加工条件和冷却液对丝杠热变形的影响 | 第18-20页 |
·加工路径对丝杠热变形的影响 | 第20页 |
·加工不同材料的工件时丝杠的热变形情况 | 第20-21页 |
·不同轴承固定方式时丝杠的热变形情况 | 第21-24页 |
·单边紧固 | 第21-22页 |
·丝杠轴承两端紧固 | 第22-23页 |
·固定/预紧轴承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计及丝杠热变形误差的误差模型的建立 | 第24-36页 |
·加工中心在线检测系统误差分析 | 第24-28页 |
·测头系统误差分析 | 第25-26页 |
·加工中心几何误差分析 | 第26-27页 |
·加工中心热误差分析 | 第27-28页 |
·多体系统理论(MBS)的基本方法 | 第28-31页 |
·MBS的拓扑结构 | 第28-29页 |
·相邻体间的坐标变换矩阵 | 第29-30页 |
·描述任意体上给定点的实际位置 | 第30-31页 |
·计及丝杠热误差的加工中心在线检测误差模型 | 第31-36页 |
·检测系统的拓扑结构及设立坐标系 | 第31-33页 |
·计及丝杠热误差的误差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丝杠热误差辨识模型 | 第36-46页 |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第36-40页 |
·神经网络概述 | 第36-37页 |
·神经元的概念 | 第37页 |
·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规则 | 第37-40页 |
·径向基函致(RBF)网络的原理 | 第40-43页 |
·RBF网络的结构 | 第41-42页 |
·RBF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42-43页 |
·基于RBF网络的丝杠热误差参数辨识 | 第43-46页 |
·温度及热变形的测定 | 第43页 |
·测量点的布置及RBF对测温点的优化 | 第43-44页 |
·丝杠热误差参数辨识结果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具有丝杠的热误差补偿功能的在线检测软件的开发 | 第46-58页 |
·软件的设计内容和总体结构 | 第46-47页 |
·软件中的主要数据库结构 | 第47-49页 |
·软件的开发 | 第49-54页 |
·误差补偿模块的开发 | 第49-53页 |
·数据处理模块的开发 | 第53-54页 |
·计算步骤 | 第54页 |
·在线检测软件的误差补偿计算实例 | 第54-58页 |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第58-63页 |
·加工中心丝杠热误差辨识实验研究 | 第58-60页 |
·计及丝杠热误差的在线检测软件误差补偿实验 | 第60-63页 |
·实验研究的软硬件环境 | 第60页 |
·加工中心在线检测软件误差补偿实验 | 第60-6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1 | 第69-71页 |
附录2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