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 ·职工教育 | 第8-10页 |
| ·职工工素质教育 | 第10页 |
| ·产业工人教育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职工素质教育 | 第12-14页 |
| ·产业工人 | 第14页 |
| ·产业工人素质教育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 ·访谈法 | 第16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 第2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17-23页 |
| ·问卷调查 | 第17-20页 |
| ·调查对象 | 第17-18页 |
| ·调查材料 | 第18-20页 |
| ·调查过程 | 第20页 |
| ·深度访谈 | 第20-23页 |
| ·访谈对象 | 第20-21页 |
| ·访谈材料 | 第21-22页 |
| ·访谈过程与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第3章 北京市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 | 第23-36页 |
| ·产业工人素质教育内容 | 第23-25页 |
| ·企业重视健康安全教育 | 第23-24页 |
| ·产业工人注重科学文化素质提升 | 第24页 |
| ·技术技能教育地位“尴尬” | 第24-25页 |
| ·产业工人素质教育方式 | 第25-26页 |
| ·“传帮带”助力产业工人素质教育 | 第25页 |
| ·文化活动受到产业工人青睐 | 第25-26页 |
| ·教育形式缺乏灵活性 | 第26页 |
| ·产业工人素质教育激励方法 | 第26-28页 |
| ·企业常用间接的荣誉激励机制 | 第27页 |
| ·产业工人倾向直接的物质激励机制 | 第27-28页 |
| ·产业工人素质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28页 |
| ·不同企业产业工人对职工素质教育的满意度 | 第28-29页 |
| ·不同企业产业工人对职工素质教育的认可状况 | 第28-29页 |
| ·民营企业在产业工人素质教育上较为落后 | 第29页 |
| ·产业工人素质现状摸底 | 第29-36页 |
| ·产业工人基本道德观念端正 | 第29-31页 |
| ·产业工人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 第31-32页 |
| ·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多有提升 | 第32-33页 |
| ·产业工人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常识 | 第33-34页 |
| ·产业工人安全意识亟待提升 | 第34-35页 |
| ·产业工人具备社会责任感 | 第35-36页 |
| 第4章 北京市产业工人素质教育影响因素 | 第36-41页 |
| ·产业工人素质教育影响因素提炼结果 | 第36页 |
| ·影响工人素质教育的政府政策因素 | 第36-38页 |
| ·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弱 | 第36-37页 |
| ·对职工素质教育宣传不够 | 第37-38页 |
| ·影响工人素质教育的企业管理因素 | 第38-39页 |
| ·管理者用人理念落后 | 第38页 |
| ·相关人才的配备不齐 | 第38-39页 |
| ·部门间的配合度欠缺 | 第39页 |
| ·影响工人素质教育的工人自身因素 | 第39-41页 |
| ·工作对学习有制约 | 第39-40页 |
| ·工人对学习不重视 | 第40-41页 |
| 第5章 促进产业工人素质教育发展完善的对策研究 | 第41-51页 |
| ·推进产业工人素质教育体系的建构 | 第41-46页 |
| ·确定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目标任务优先序 | 第41-42页 |
| ·重视产业工人素质教育人才的队伍建设 | 第42-44页 |
| ·创新产业工人素质教育途径 | 第44-45页 |
| ·完善产业工人素质教育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 ·找准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的定位 | 第46页 |
| ·加强对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的政策支持 | 第46-48页 |
| ·大力推进现有职工素质教育政策的落实 | 第47页 |
| ·政策聚焦产业工人素质教育重点和难点 | 第47-48页 |
| ·增强对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的舆论引导 | 第48-51页 |
| ·把握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的舆论引导方向 | 第48-49页 |
| ·坚持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的舆论引导原则 | 第49页 |
| ·开拓产业工人素质教育的舆论引导载体 | 第49-51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57页 |
| 个人简介 | 第57-58页 |
| 导师简介 | 第58-59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