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 第1-17页 |
第一節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範圍(內容) | 第14-17页 |
一、 研究方法及架構 | 第14页 |
二、 研究之範圍(內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兩岸仲裁協議要件之比較 | 第17-46页 |
第一節 前言 | 第17页 |
第二節 仲裁協議之要件 | 第17-37页 |
一、 仲裁協議的意義 | 第18页 |
二、 仲裁協議成立要件 | 第18-25页 |
三、 仲裁協議之生效要件 | 第25-37页 |
第三節 仲裁條款之獨立性 | 第37页 |
第四節 仲裁協議之效力 | 第37-39页 |
一、 妨訴抗辯—仲裁協議消極效力 | 第37-38页 |
二、 妨訴抗辯之提出及提出之期限 | 第38-39页 |
三、 法院命付仲裁—仲裁協議積極效力 | 第39页 |
第五節 結論 | 第39-46页 |
第三章 兩岸仲裁人資格規定之比較 | 第46-55页 |
第一節 前言 | 第46页 |
第二節 兩岸仲裁法之規定 | 第46-47页 |
一、 台灣仲裁法法條 | 第46-47页 |
二、 大陸仲裁法法條 | 第47页 |
第三節 兩岸仲裁法規定之架構原則 | 第47-48页 |
一、 台灣方面 | 第47-48页 |
二、 大陸方面 | 第48页 |
三、 小結 | 第48页 |
第四節 實務運作上容易發生之問題 | 第48-55页 |
第四章 兩岸仲裁人選定方法之比較 | 第55-65页 |
第一節 前言 | 第55-56页 |
一、 機構仲裁、臨時仲裁(隨意仲裁) | 第55页 |
二、 依法仲裁、友誼仲裁(友好仲裁)(衡平仲裁) | 第55页 |
三、 獨任仲裁、合議仲裁 | 第55页 |
四、 國內仲裁、國際仲裁(涉外仲裁) | 第55-56页 |
第二節 選定的方法 | 第56-59页 |
一、 當事人選定 | 第56-57页 |
二、 仲裁機構指定(選定) | 第57-58页 |
三、 法院選定 | 第58-59页 |
第三節 仲裁庭組成原則—非平衡性原則 | 第59-60页 |
第四節 結論 | 第60-65页 |
第五章 兩岸仲裁人公正與迴避規定之比較 | 第65-78页 |
第一節 前言 | 第65-66页 |
第二節 兩岸仲裁人公正與迴避之相關規定 | 第66-68页 |
一、 台灣仲裁法法條 | 第66-67页 |
二、 大陸仲裁法法條 | 第67-68页 |
第三節 兩岸仲裁法規定之架構原則 | 第68-69页 |
第四節 仲裁庭組成之通知 | 第69页 |
第五節 仲裁人迴避之方式 | 第69页 |
第六節 迴避的原因 | 第69-70页 |
第七節 迴避申請之提出及時間 | 第70页 |
第八節 決定迴避之機關 | 第70-71页 |
第九節 仲裁人之重新選定、指定與仲裁程序之重新進行 | 第71页 |
第十節 未迴避構成撤銷仲裁判斷之理由 | 第71页 |
第十一節 實務上容易發生之間題 | 第71-73页 |
第十二節 結論 | 第73-78页 |
第六章 兩岸仲裁程序規定之比較 | 第78-130页 |
第一節 前言 | 第78-79页 |
第二節 仲裁聲請之提出及條件 | 第79-80页 |
第三節 仲裁申請之受理 | 第80-82页 |
第四節 仲裁程序之開始 | 第82-83页 |
第五節 提付仲裁中斷時效的時點 | 第83-84页 |
第六節 仲裁程序之準據法(當事人自治原則) | 第84-87页 |
第七節 仲裁地 | 第87-88页 |
第八節 仲裁詢問程序之進行 | 第88-100页 |
一、 仲裁處所及詢問期日之決定 | 第88-89页 |
二、 仲裁審理之期限 | 第89-92页 |
三、 仲裁庭管轄權之決定 | 第92-93页 |
四、 當事人之陳述及必要調查(正當程序原則之遵守) | 第93-96页 |
五、 仲裁不公開 | 第96-97页 |
六、 委任代理人陳述 | 第97-98页 |
七、 仲裁程序使用之語文 | 第98-99页 |
八、 證人、鑑定人之到場應詢 | 第99-100页 |
第九節 仲裁程序文書之送達 | 第100-101页 |
第十節 法院對於仲裁調查證據之協助 | 第101-102页 |
第十一節 財產保全 | 第102-104页 |
第十二節 仲裁程序違法或違反仲裁協議之異議 | 第104-105页 |
第十三節 和解、調解 | 第105-110页 |
第十四節 衡平仲裁(友好仲裁) | 第110-111页 |
第十五節 仲裁判斷之作成 | 第111-115页 |
第十六節 簡易程序 | 第115-116页 |
第十七節 結語 | 第116-130页 |
第七章 兩岸仲裁判斷執行規定之比較 | 第130-151页 |
第一節 前言 | 第130页 |
第二節 兩岸仲裁法之規定 | 第130-132页 |
第三節 仲裁判斷的確定力 | 第132-133页 |
第四節 仲裁判斷之執行力 | 第133-141页 |
一、 執行力及管轄法院 | 第133-134页 |
二、 准予執行或不予執行之要件 | 第134-138页 |
三、 執行之進行與中止恢復、終結 | 第138-141页 |
第五節 仲裁判斷之保全及限期命提付仲裁 | 第141-142页 |
第六節 台灣仲裁判斷在大陸之執行暨大陸仲裁裁決在台灣之執行 | 第142-144页 |
第七節 外國仲裁判斷之執行 | 第144-146页 |
第八節 結論 | 第146-151页 |
第八章 两岸撤销仲裁判断之诉之比较 | 第151-169页 |
第一節 前言 | 第151页 |
第二節 兩岸仲裁法之規定 | 第151-153页 |
第三節 撤銷仲裁判斷之訴之性質及法院審查原則 | 第153-154页 |
第四節 撤銷仲裁判斷之管轄法院 | 第154页 |
第五節 提起撤銷仲裁判斷之期限 | 第154-155页 |
第六節 裁判費之交納及退還 | 第155-157页 |
第七節 撤銷仲裁判斷之事由 | 第157-160页 |
第八節 仲裁判斷審理之期限及程序 | 第160页 |
第九節 法院審理之結果及判決之效力 | 第160-163页 |
第十節 結論 | 第163-169页 |
第九章 兩岸外國仲裁判斷規定之比較 | 第169-176页 |
第一節 前言 | 第169页 |
第二節 兩岸仲裁法之規定 | 第169-171页 |
第三節 外國仲裁判斷之定義 | 第171-174页 |
第四節 外國仲裁判斷之聲請承認程序及審核 | 第174-176页 |
第十章 两岸仲裁法有关附则规定之比较 | 第176-178页 |
第一節 兩岸仲裁法之規定 | 第176-177页 |
第二節 附則內容之說明 | 第177页 |
第三節 結論 | 第177-178页 |
第十一章 結論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3页 |
后记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