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

技术进步的财政激励--转型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选择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1. 导论第14-42页
   ·研究背景第14-19页
     ·古老中国的历史记忆第14-15页
     ·转型中国的现实记录第15-17页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第17-19页
   ·问题提出第19-27页
     ·当下中国的科研绩效问题第19-21页
     ·技术市场供给价格的财政决定第21-24页
     ·一个财政激励的悖论第24-27页
   ·研究框架第27-34页
     ·研究范围与逻辑思路第27-31页
     ·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第31-34页
   ·创新与不足第34-42页
     ·相关文献与可能的创新之处第34-40页
     ·有待完善的地方第40-42页
2. 转型中国技术进步内生方向的演化判断第42-66页
   ·技术进步内生方向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第42-52页
     ·历史沿革与理论概述第42-46页
     ·术语界定与数理说明第46-49页
     ·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的决定作用第49-52页
   ·转型中国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的估值第52-58页
     ·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估值方法第53-54页
     ·改革开放以前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的估值第54-56页
     ·改革开放以后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的估值第56-58页
   ·二战以来中美之间技术进步内生方向演化比较第58-62页
     ·二战之后美国技术进步内生方向演化第59-60页
     ·新中国成立后技术进步内生方向演化第60-61页
     ·中美之间技术进步内生方向演化比较第61-62页
   ·小结第62-64页
 附录A:改革开放以前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估值过程第64-65页
 附录B:改革开放以后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估值过程第65-66页
3. 计划经济时期支持技术进步财政体制的博弈分析第66-94页
   ·基本经济环境的刻画第66-71页
     ·Cobb-Doglass生产函数第67-68页
     ·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收益第68-71页
   ·财政体制博弈分析过程第71-80页
     ·最优宏观税率的决定第71-75页
     ·作为一种承诺的国家财政体制第75-77页
     ·国家财政体制的承诺特征第77-80页
   ·技术进步与财政体制的互动机制第80-91页
     ·逻辑起点:1953年的税制改革第81-84页
     ·逻辑展开:在既定激励策略和机制下第84-89页
     ·技术进步与财政体制互动的经济结果第89-91页
   ·小结第91-93页
 附录:若干公式推导过程第93-94页
4. 改革开放以来最优财政激励策略的决定与实现第94-133页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体制的变迁第94-104页
     ·基本经济环境变化的简要回顾第95-97页
     ·最优宏观税率的决定第97-99页
     ·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过程第99-104页
   ·最优财政激励策略的决定:一个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分工模型第104-117页
     ·无政府干预的自足状态第105-108页
     ·无政府干预的开放状态第108-110页
     ·存在政府干预的开放状态第110-117页
   ·最优财政激励策略的实现途径第117-131页
     ·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理论回顾第118-123页
     ·最优财政激励策略的四种实现途径第123-127页
     ·财政体制对最佳实现途径的约束:以市场经济初期为例第127-131页
   ·小结第131-133页
5. 市场经济初期对科研机构激励机制的设计第133-162页
   ·财政对科研机构支持机制的设计第133-146页
     ·直接支持机制:三种财政拨款方式与技术供给反应第133-141页
     ·间接支持机制:三种分类管理方法的选择第141-144页
     ·直接支持与间接支持机制之间的兼容问题第144-146页
   ·财政对科研机构约束机制的设计第146-159页
     ·技术创新风险的控制方法第147-151页
     ·直接约束机制:两种归口管理方式第151-155页
     ·间接约束机制:"条条"竞争与"块块"竞争第155-158页
     ·直接约束与间接约束机制之间的兼容问题第158-159页
   ·小结第159-162页
6. 转型中国技术进步财政激励框架构建与完善第162-187页
   ·技术进步的财政激励理论框架第162-169页
     ·技术进步、财政体制与激励策略:类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第162-165页
     ·最优财政激励策略最佳实现路径的选择标准第165-167页
     ·财政对科研机构的激励体系设计原则第167-169页
   ·转型中国的基本历史经验第169-178页
     ·计划经济时期第169-171页
     ·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第171-173页
     ·市场经济初期第173-175页
     ·总结性述评第175-178页
   ·未来中国技术进步财政激励框架的基本内容及建议第178-184页
   ·后续研究设想第184-187页
参考文献第187-19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93-194页
后记第194-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财政后备制度研究
下一篇: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与透明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