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导言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与财政后备制度建设 | 第15-35页 |
第一节 不确定性概述 | 第15-21页 |
一.对不确定性的基本认识 | 第15-19页 |
二.全球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 第21-30页 |
一.中国特色现代化体系内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 第21-27页 |
二.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 第27-29页 |
三.来自重大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不确定性、公共风险与财政后备制度 | 第30-35页 |
一.不确定性与公共风险 | 第30-32页 |
二.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 | 第32页 |
三.财政后备制度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关于财政后备制度的文献综述 | 第35-59页 |
第一节 确保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财政后备基金 | 第35-45页 |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框架内的财政后备 | 第35-42页 |
二.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经济学者对财政后备制度的论述 | 第42-45页 |
第二节 应对社会生产内在不确定性的财政后备制度 | 第45-51页 |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后备基金制度内涵的定义 | 第45-47页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国财政经济学者对财政后备制度的论述 | 第47-49页 |
三.国外学者对财政后备制度的论述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析和本选题的研究定位 | 第51-59页 |
一.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析 | 第51-54页 |
二.本选题的研究定位 | 第54-59页 |
第三章 中期前瞻预算框架(MTBF)内的财政后备制度 | 第59-77页 |
第一节 不确定性条件下政府的行为 | 第59-64页 |
一.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主体的行为 | 第59-60页 |
二.长期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 第60-63页 |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储蓄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国家预测——规划——预算体系 | 第64-71页 |
一.长期国民福利目标与国家预测—规划—预算体系 | 第64-67页 |
二.硬化部门预算支出约束 | 第67-70页 |
三.预算平衡 | 第70-71页 |
第三节 中期前瞻预算(MTBF)条件下的财政后备制度 | 第71-77页 |
一.中期前瞻预算框架(MTBF) | 第71-72页 |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财政后备基金的功能 | 第72-74页 |
三.财政后备基金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 第74-77页 |
第四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财政后备制度的实践 | 第77-127页 |
第一节 财政后备制度的类型 | 第77-101页 |
一.资源型经济的预算稳定基金和后代人基金 | 第77-81页 |
二.小型开放经济体的财政储备基金 | 第81-85页 |
三.大型开放经济体的财政后备基金 | 第85-101页 |
第二节 财政后备基金的建立和管理 | 第101-113页 |
一.建立财政后备基金制度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改革 | 第101-103页 |
二.建立和管理财政后备基金的基本原则 | 第103-111页 |
三.财政后备基金运营中的风险控制——以香港财政储备管理为例 | 第111-113页 |
第三节 世界金融危机条件下财政后备基金的作用及借鉴意义 | 第113-127页 |
一.香港的经验 | 第113-115页 |
二.俄罗斯联邦的经验 | 第115-124页 |
三.英国的教训 | 第124-127页 |
第五章 中国财政后备制度考察 | 第127-163页 |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财政后备制度——以汉初至汉武帝时期为例 | 第127-136页 |
一.汉初至汉武帝时期的财政后备制度 | 第127-131页 |
二.汉初至汉武帝时期财政后备制度的得失 | 第131-134页 |
三.汉初至汉武帝时期财政后备制度的借鉴意义 | 第134-136页 |
第二节 新中国的财政后备制度 | 第136-158页 |
一.我国的财政后备思想 | 第136-143页 |
二.我国财政后备基金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 第143-146页 |
三.我国建立和管理财政后备基金制度的现时条件 | 第146-158页 |
第三节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财政后备制度的创建 | 第158-163页 |
一.创建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意义 | 第158-160页 |
二.我国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在现时条件下的作用 | 第160页 |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设想 | 第160-163页 |
第六章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财政后备制度建设 | 第163-189页 |
第一节 国家预测—计划(规划)—预算体系建设 | 第163-175页 |
一.不确定性世界里的国家中长期预测—计划(规划)—预算体系 | 第163-166页 |
二.中期前瞻预算计划 | 第166-172页 |
三.财政准则建设 | 第172-175页 |
第二节 我国财政后备制度建设 | 第175-183页 |
一.硬化地方和部门预算约束条件下的净超收 | 第175-176页 |
二.财政后备基金的规模 | 第176-181页 |
三.动用财政后备基金的条件 | 第181-182页 |
四.财政后备基金的核算、管理和运营 | 第182页 |
五.全球化条件下内在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框架 | 第182-183页 |
第三节 我国建立财政后备制度的实施步骤 | 第183-189页 |
一.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 第183-185页 |
二.先期改革和配套改革 | 第185-186页 |
三.财政后备基金制度立法 | 第186-189页 |
第七章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财政后备制度的内在稳定功能 | 第189-212页 |
第一节 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功能 | 第189-196页 |
一.调节预算收支的"安全气囊" | 第189-191页 |
二.偿还外债的"准备金" | 第191-193页 |
三.后代人福利的"储钱罐" | 第193-196页 |
第二节 内在稳定的货币政策功能 | 第196-206页 |
一.政府中和措施 | 第196-200页 |
二.稳定价格水平 | 第200-203页 |
三.稳定金融体系 | 第203-206页 |
第三节 国家财政后备基金运营管理 | 第206-212页 |
一.国家外汇基金中的财政后备基金 | 第206-209页 |
二.国家外汇基金的构成和基准投资组合 | 第209-210页 |
三.国家外汇基金审计制度 | 第210-212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215-216页 |
后记 | 第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