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彩色地形图的自动识别与矢量化研究

1 绪论第1-2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6页
   ·1 信息化与数字地图第12-13页
     ·地图数字化系统的发展历程第13-16页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6-22页
     ·国外发展概况第16-18页
     ·国内发展概况第18-20页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0-22页
   ·本文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22-24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24-26页
2 彩色地形图图像的预处理第26-46页
   ·地形图第26-27页
   ·地形图图像特征分析第27-30页
     ·地形图图像特征第27-28页
     ·扫描仪的误差分析第28-30页
   ·地形图图像的预处理第30-41页
     ·预处理的意义第30-31页
     ·早期视觉与非线性平滑第31-33页
     ·非线性扩散算法的缺点第33-34页
     ·地形图图像的非线性扩散第34-4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3 彩色地形图图像的分色第46-66页
   ·地形图分色的特点及难点第46-47页
   ·地形图像素空间关系信息分析第47-51页
     ·地形图像素空间关系信息的定性描述第47-48页
     ·地形图像素空间关系信息的提取方法第48-51页
   ·地形图的分色算法第51-56页
     ·边缘及失真色彩的去除第51-52页
     ·地形图色彩的聚类第52页
     ·色彩空间的选择与降维处理第52-54页
     ·地形图的分色第54-5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56页
   ·模糊C均值算法的特征分析与改进第56-64页
     ·FCM算法及隶属度分布特性分析第56-58页
     ·FCM改进算法第58-60页
     ·改进FCM算法分析第60-6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等高线矢量化研究第66-84页
   ·矢量化算法的总结与分析第66-68页
   ·等高线特征分析及本文所提算法的思路第68-70页
   ·传统的主动轮廓算法第70-71页
   ·可变形模型矢量化算法第71-74页
     ·初始种子段成长第71-72页
     ·可变形模型目标函数的设置第72-73页
     ·可变形模型跟踪的实现第73-74页
   ·可变区域流向分析第74-78页
     ·区域流向计算第74-76页
     ·区域流向与FOURIER谱分析第76-77页
     ·基于区域分析的断点及粘连处理第77-78页
   ·等高线高程注记的提取第78-80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0-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5 黑版要素的自动提取与识别第84-104页
   ·引言第84-85页
   ·黑版要素的结构特征分析第85-86页
   ·黑版要素形态特征的分解第86-93页
     ·数学形态学简述第86-87页
     ·形态分解的意义第87-88页
     ·形态分解算法第88-93页
   ·地形图要素的提取第93-103页
     ·黑版图像预处理第93-94页
     ·坐标网格的分割第94-96页
     ·独立房屋的识别第96-97页
     ·街区式居民地的识别第97-98页
     ·道路提取及符号注记的分割第98-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6 视觉组织与虚线的矢量化第104-119页
   ·引言第104页
   ·地形图中虚线特征分析第104-105页
   ·视觉组织第105-108页
     ·格式塔准则第105-106页
     ·地形图中视觉组织现象分析第106-108页
   ·基于视觉组织的虚线提取算法第108-114页
     ·虚线的视觉组织模型第108-110页
     ·基于形态过滤的要素提取第110-111页
     ·种子段的搜索第111-112页
     ·可变形模型跟踪第11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2-114页
   ·对视觉组织应用的进一步思考第114-117页
     ·视觉组织的特点第114-115页
     ·视觉组织的实现第115-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7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19-135页
   ·引言第119页
   ·系统的硬件配置第119页
   ·系统功能与软件组成第119-122页
     ·系统的总体功能第120-121页
     ·系统的软件组成第121-122页
   ·系统结果的整合与分析第122-134页
     ·系统结果整合第122-123页
     ·系统结果分析第123-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35-139页
   ·本文总结第135-136页
   ·地形图智能理解展望第136-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论文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海集矿机按预定路径自行走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论融儒道精神于一体的唐朝文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