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软件中分析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技术背景 | 第8-14页 |
| ·软件复用#l | 第8-10页 |
| ·面向对象技术 | 第10-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 | 第14-16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4-16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16页 |
| ·文章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分析模式 | 第17-27页 |
| ·面向对象分析 | 第17-19页 |
| ·分析和分析模型 | 第17-18页 |
| ·需求、分析和设计 | 第18-19页 |
| ·分析模式与面向对象分析 | 第19页 |
| ·软件模式 | 第19-22页 |
| ·软件模式定义 | 第19-20页 |
| ·软件模式的成份 | 第20-21页 |
| ·软件模式的作用 | 第21页 |
| ·分析模式与软件模式 | 第21-22页 |
| ·分析模式 | 第22-25页 |
| ·分析模式定义 | 第22页 |
| ·分析模式的作用 | 第22-23页 |
| ·分析模式的分类 | 第23-24页 |
| ·分析模式的应用问题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分析模式应用方法模型 | 第27-37页 |
| ·建模语言 | 第27-28页 |
| ·过程模型 | 第28-33页 |
| ·UML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 ·分析模式与UML分析方法的结合 | 第31-33页 |
| ·模式运用原则 | 第33-35页 |
| ·软件模式方面 | 第33-34页 |
| ·面向对象分析方面 | 第34页 |
| ·业务领域方面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经典分析模式研究 | 第37-54页 |
| ·知识层和操作层的分离 | 第37-38页 |
| ·模式背景 | 第37页 |
| ·模式研究 | 第37-38页 |
| ·数量 | 第38-40页 |
| ·模式背景 | 第38-39页 |
| ·模式研究 | 第39-40页 |
| ·观察 | 第40-44页 |
| ·模式背景 | 第40-41页 |
| ·模式研究 | 第41-42页 |
| ·带参数的方案 | 第42-44页 |
| ·仓库管理器 | 第44-46页 |
| ·模式背景 | 第44页 |
| ·模式研究 | 第44-46页 |
| ·账务 | 第46-47页 |
| ·模式背景 | 第46页 |
| ·账户、分录和交易 | 第46-47页 |
| ·处理规则 | 第47页 |
| ·析取分析模式的条件 | 第47-48页 |
| ·仓库管理分析器 | 第48-53页 |
| ·问题 | 第49-50页 |
| ·解决方案 | 第50-52页 |
| ·模式效果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分析模式的应用实例 | 第54-66页 |
| ·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第54-55页 |
|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需求 | 第55-56页 |
| ·构架分析和用例分析 | 第56-57页 |
| ·分析“物资”类 | 第57-59页 |
| ·分析“单据”类 | 第59-62页 |
| ·分析“库存管理”包 | 第62-63页 |
| ·应用总结 | 第63-65页 |
| ·分析模式的应用效果 | 第63-64页 |
| ·分析模式应用方法模型应用总结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本文总结 | 第66页 |
| ·分析模式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