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1 概论 | 第13-27页 |
·什么是通胀指数债券 | 第13页 |
·IIS的历史 | 第13-17页 |
·IIS的基本特点 | 第17-19页 |
·IIS的投资价值 | 第19-27页 |
·规避通货膨胀风险 | 第19-21页 |
·低方差稳定的回报率 | 第21-24页 |
·税务方面的考虑 | 第24页 |
·IIS和其他投资工具的比较 | 第24-27页 |
2 IIS的功能 | 第27-32页 |
·降低借款成本 | 第28-30页 |
·风险管理 | 第30页 |
·货币政策的考虑 | 第30-31页 |
·维持长期资本市场 | 第31-32页 |
3 IIS的设计 | 第32-55页 |
·指数的选择 | 第32-36页 |
·对冲风险 | 第32-33页 |
·指数的可信度和完整性 | 第33-35页 |
·部分或全部的指数化 | 第35页 |
·现实中指数的选择 | 第35-36页 |
·不同形式IIS的现金流结构 | 第36-46页 |
·CIB(Capital indexed bond) | 第36-38页 |
·IIB(Interest indexed bond) | 第38-39页 |
·CPB(Current pay bond) | 第39-41页 |
·IAB(Indexed annuity bond) | 第41-42页 |
·IZCB(Indexed zero-coupon bond) | 第42-44页 |
·其它形式的选择 | 第44页 |
·选择IIS形式要考虑的因素 | 第44-46页 |
·指数对现金流的影响 | 第46-48页 |
·指数延迟的问题 | 第46-47页 |
·指数延迟的必然性 | 第47-48页 |
·减少指数延迟的方法 | 第48页 |
·税收政策的影响 | 第48-50页 |
·税后真实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 第49-50页 |
·收入累进税的影响 | 第50页 |
·IIS的嵌入期权 | 第50-52页 |
·嵌入赎回权的IIS | 第50-51页 |
·嵌入回售权的IIS | 第51页 |
·可转换的IIS | 第51-52页 |
·发行方式 | 第52-55页 |
·定价 | 第52-53页 |
·发行成本与规模 | 第53页 |
·各国对发行方式的选择 | 第53-55页 |
4 IIS在我国的应用条件 | 第55-69页 |
·指数的选择 | 第55-59页 |
·我国现行的价格指数 | 第55-56页 |
·我国现行的物价指数编制过程及方法 | 第56-58页 |
·我国IIS的基准指数选择 | 第58-59页 |
·市场环境分析 | 第59-62页 |
·债券市场概况 | 第59-60页 |
·利率市场化 | 第60-61页 |
·投资者分析 | 第61页 |
·IIS的市场成熟度 | 第61-62页 |
·发行主体的选择 | 第62-64页 |
·政府机构 | 第62-63页 |
·政策性金融机构 | 第63页 |
·企业 | 第63-64页 |
·税收政策的影响 | 第64-66页 |
·发债主体 | 第64-66页 |
·投资主体 | 第66页 |
·IIS形式的选择 | 第66页 |
·监管和风险 | 第66-69页 |
·信用风险 | 第67页 |
·流通中的风险 | 第67-68页 |
·WTO带来的风险 | 第68-69页 |
5 IIS在我国的实践 | 第69-82页 |
·我国IIS的实践 | 第69-72页 |
·保值储蓄 | 第69-70页 |
·保值国债 | 第70页 |
·国债期货 | 第70-71页 |
·保值储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IIS的区别 | 第71-72页 |
·我国发展IIS的必要性 | 第72-74页 |
·防范利率风险的手段 | 第72-73页 |
·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 第73页 |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制的需要 | 第73-74页 |
·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 第74页 |
·我国发展IIS的可能性 | 第74-77页 |
·物价指数的计算越来越科学 | 第74-75页 |
·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 | 第75-76页 |
·债券市场不断完善 | 第76-77页 |
·发行IIS降低政府借债成本的可行性探讨 | 第77-82页 |
6 实证分析 | 第82-95页 |
·分析的基石--Fisher等式 | 第82-83页 |
·通货膨胀预期的理论推导 | 第83-86页 |
·税收 | 第83-84页 |
·久期 | 第84-86页 |
·利率期限结构 | 第86页 |
·利用英国市场信息的实证分析 | 第86-90页 |
·尝试性的深入探讨 | 第90-93页 |
·实际利率的稳定性 | 第90页 |
·影响实际利率的众多因素 | 第90-92页 |
·简要的模型 | 第92-93页 |
·验证Fisher等式 | 第93-95页 |
7 结论 | 第95-98页 |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论文的特色和主要贡献 | 第96页 |
·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 | 第96-98页 |
8 附表、附注 | 第98-102页 |
9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10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9-111页 |